当腾讯在社交生态植入AI智能体,阿里与谷歌在全球化市场展开AI攻防战时,具身智能赛道正迎来“从脑到手”的关键突破。据量子位11月14日报道,国内具身智能头部企业银河通用在“2025智源大会”上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通用机器人已率先攻克“手掌任意朝向旋转”技术难题,打破了长期制约机器人灵活作业的行业瓶颈。这一突破不仅让机器人手部操作精度提升至毫米级,更意味着通用机器人向工业制造、家庭服务等场景的规模化落地迈出了决定性一步——而背后,站着已砸下11亿元战略投资的宁德时代。
技术破壁:机器人手掌的“灵活革命”
“让机器人像人一样灵活用手”,是具身智能领域的核心命题之一,而“手掌任意朝向旋转”则是其中的“卡脖子”环节。此前,主流机器人手掌要么只能实现固定角度抓取,要么在旋转过程中失去抓取稳定性,无法完成拧螺丝、翻书页、握持异形物体等复杂动作。银河通用的技术突破,通过“机械结构创新+AI算法协同”实现了双重跨越:
1. 仿生机械设计:复刻人类手掌的“万向节”智慧
银河通用研发团队借鉴人体腕关节与掌骨的联动机制,设计出“3级嵌套式驱动关节”,将驱动电机微型化后集成于手掌内部,实现了手掌在±180°俯仰、360°旋转的全维度运动覆盖。与传统机器人手掌相比,新结构的运动自由度提升至12个,抓取力范围从5牛到50牛可精准调节,既能轻握鸡蛋不破损,又能稳固抓取10公斤重物。在智源大会现场演示中,搭载该手掌的机器人成功完成了“用螺丝刀拧紧电路板螺丝—翻转电路板检查焊点—用镊子夹取芯片”的全流程操作,动作流畅度堪比熟练技工。
2. AI视觉闭环:让“手”更懂“物”的智能
技术突破的核心并非仅在机械结构,更在于AI算法对运动的精准控制。银河通用将具身大模型与视觉传感器深度融合,构建了“感知-决策-执行”的实时闭环系统:高帧率视觉相机每秒采集300帧物体表面数据,AI模型在10毫秒内完成物体形状、重心、材质的分析,自动规划手掌旋转角度与抓取力度。即使物体位置偏移或表面打滑,系统也能在20毫秒内调整动作。据首席技术官王鹤博士介绍,该系统在工业零件装配场景中的操作成功率已达99.2%,远超行业平均的85%。
明星团队+资本宠儿:2年融资24亿的成长密码
这场技术突破的背后,是银河通用“顶尖学术背景+产业资本加持”的双重优势。这家成立仅两年的企业,已迅速成长为具身智能赛道的“独角兽”,其发展轨迹堪称行业样本:
1. 学霸天团掌舵,技术基因根深蒂固
公司创始人团队堪称“AI+机器人”领域的梦幻组合:首席技术官王鹤是斯坦福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助理教授,深耕具身智能研究十余年;联合创始人王田苗是北航机器人所名誉所长,为国内机器人产业泰斗级人物;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姚腾洲则拥有ABB集团机器人研发的实战经验。核心团队中,超60%成员来自清华、斯坦福等顶尖高校,且有近三分之一具备海外知名机器人实验室工作经历,为技术突破提供了坚实基础。
2. 宁德时代领投,产业资本押注未来
技术实力迅速吸引资本追捧。截至2025年6月,银河通用累计融资已超24亿元,其中最新一轮11亿元融资由宁德时代领投,这也是“宁王”首次战略布局具身智能赛道。据透露,宁德时代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将其动力电池领域的精密制造经验、供应链资源与银河通用共享,重点推动机器人在智能制造场景的落地。此外,博世集团已与银河通用成立合资公司“博银合创”,聚焦复杂装配场景的商业化探索,加速技术向生产力转化。
赛道升温: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突围战
银河通用的技术突破,恰逢具身智能从“技术验证”向“产业落地”的转型关键期。当前,国内赛道已形成“多点开花”的竞争格局,不同玩家依托自身优势抢占细分市场:
| 企业类型 | 代表企业 | 核心优势 | 重点场景 |
|---|---|---|---|
| 技术驱动型 | 银河通用 | 具身大模型+精密机械融合 | 工业装配、精密制造 |
| 创业明星型 | 智元机器人(稚晖君团队) | 轻量化设计、消费级场景适配 | 家庭服务、办公协同 |
| 产业跨界型 | 宁德时代(投资+自研) | 供应链优势、工业场景资源 | 仓储物流、电池制造 |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其中工业场景占比超60%。银河通用的手掌技术突破,恰好切中了工业制造对高精度操作的核心需求。目前,其机器人已在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生产车间完成试点,将电芯装配效率提升40%,不良率降低至0.03%,下一步计划实现规模化量产。
王鹤博士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如果说大模型是机器人的‘大脑’,那么灵活的手掌就是‘双手’。此前行业更多关注‘大脑’的进化,而我们证明了‘双手’的突破同样能撬动产业变革。未来,具身智能的竞争将是‘脑手协同’的综合较量。”
挑战与展望:量产与成本的“必答题”
尽管技术突破显著,银河通用仍需攻克量产与成本两大难题。当前,其新型机器人手掌的单套制造成本约8万元,是传统工业机械臂的2-3倍。如何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成为其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对此,宁德时代已明确表示,将通过供应链整合与精密制造技术输出,助力银河通用将成本控制在3万元以内,使其具备大规模普及的条件。
此外,行业标准的缺失也带来挑战。不同场景对机器人手部操作的精度、力度要求差异较大,缺乏统一标准可能导致技术落地效率降低。对此,银河通用已联合北航、清华等高校及行业协会,牵头制定《通用机器人手部操作技术规范》,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结语:AI“双手”开启生产力新革命
从微信AI智能体优化社交体验,到银河通用让机器人“灵活用手”,AI技术正从虚拟服务走向实体赋能。银河通用的技术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更证明了中国在具身智能赛道已具备全球竞争力——这背后,既有顶尖科研人才的智力支撑,也有产业资本的精准押注。
随着“大脑”与“双手”的协同进化,通用机器人将逐步走出实验室,走进工厂车间、家庭生活,成为新一代生产力工具。正如宁德时代在投资公告中所言:“具身智能将是继移动互联网、AI大模型后的下一个产业浪潮,而能‘动手’的机器人,将是浪潮中的核心载体。”这场由“手”开启的革命,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