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业界还在讨论具身智能“落地难、成本高”的痛点时,一位18岁华人少年用一行行代码给出了破局答案。11月22日,量子位(QbitAI)报道,来自深圳的高三学生陈天越(英文名:Tony Chen)开源的具身智能控制框架“EvoBot”,上线GitHub仅72小时就收获超1.2万星标,被谷歌DeepMind、Meta AI等顶尖团队的工程师纳入“必看项目”,成为近期具身智能赛道最火爆的开源成果。这个尚未成年的开发者,用青春力量在全球科技舞台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玩机器人”到“定义标准”,18岁少年的技术逆袭
陈天越与具身智能的结缘,始于一次“失败的机器人比赛”。高一参加国际机器人挑战赛时,他发现市面上的具身智能控制方案要么依赖昂贵的专用硬件,要么代码逻辑复杂,普通学生和中小团队根本难以企及。“当时我用开源代码改了整整一周,机器人还是连‘抓取水杯’这种基础动作都做不精准。”这次经历让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做一套“人人都能用”的具身智能框架。
不同于专业团队的“实验室研发”,陈天越的开发全程在自家书房完成,硬件设备大多是攒钱买的二手零件——价值800元的机械臂、200元的深度相机,再加上一台老旧的游戏本,就构成了他的“研发基地”。为了平衡学业与开发,他每天凌晨5点起床写代码,深夜在网上查阅具身智能领域的前沿论文,周末更是泡在机器人调试中,这样的节奏一坚持就是两年。
EvoBot的爆火并非偶然,其核心优势在于“低成本、易上手、高精度”的三重突破。传统具身智能控制方案需要适配特定型号的机械臂,硬件成本动辄数万元,而EvoBot支持市面上主流的10余种平价机械臂,最低仅需1500元就能搭建完整的实验平台;代码层面,陈天越用Python重构了核心逻辑,删除了冗余代码,将原本超万行的控制程序精简至2000行以内,还配套了详细的中文教程,即便是编程新手也能快速上手;在精度测试中,EvoBot控制机械臂抓取不规则物体的成功率达92%,与谷歌DeepMind的专业方案仅相差3个百分点。
技术拆解:EvoBot凭什么征服全球开发者?
能获得全球顶尖开发者的认可,EvoBot的技术内核藏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度。陈天越在接受量子位采访时,用通俗的语言拆解了方案的核心创新——“把复杂的环境感知,变成简单的‘机器人视角’”。
第一大创新是“轻量化环境感知模块”。传统具身智能需要依赖多传感器融合数据,运算量大且易受干扰。EvoBot则通过自研的“特征点快速匹配算法”,让深度相机仅捕捉物体的关键轮廓与空间坐标,就能完成环境建模,运算效率提升60%。例如在抓取水杯时,系统无需分析整个桌面的环境,只需锁定水杯的杯口边缘、手柄位置等核心特征点,就能快速规划抓取路径。
第二大突破是“自适应控制算法”。这也是EvoBot最受好评的功能——机械臂能根据物体的重量、材质自动调整力度。抓取鸡蛋时,力度轻到不会压碎蛋壳;抓取金属块时,又能牢牢固定防止滑落。这一功能的实现,源于陈天越对“人类抓取动作”的模仿:“我观察到妈妈拿碗时,会根据碗的轻重调整手劲,机器人也应该有这种‘直觉’。”他通过收集10万组“物体-力度”对应数据,训练出了轻量化的预测模型,让机械臂具备了类似人类的“触觉感知”能力。
此外,EvoBot还支持“模块化扩展”。开发者可以根据需求,自行添加语音控制、视觉识别等功能模块,无需修改核心代码。谷歌DeepMind的工程师在项目评论区留言:“这个框架的灵活性令人惊讶,我们仅用3天就基于它实现了机械臂的语音控制功能,而之前用其他方案花了两周。”
行业震动:青春力量改写具身智能格局
EvoBot的开源,不仅降低了具身智能的入门门槛,更给整个赛道带来了“鲶鱼效应”,让业界重新审视“创新的可能性”。
对中小团队和学生群体而言,EvoBot无疑是“福音”。国内某高校机器人实验室的老师表示:“以前我们想开展具身智能研究,光硬件就要申请十几万元经费,现在用EvoBot,几千元就能让学生动手实践,实验室的研究进度至少加快了半年。”目前,已有超500所高校和2000多个创业团队将EvoBot用于科研和产品开发。
大企业也在积极拥抱这份“青春成果”。Meta AI已联系陈天越,邀请他参与公司的具身智能开源项目合作;国内的大疆创新、科沃斯等企业,则向他抛出了“实习橄榄枝”,希望将他的技术思路应用于消费级机器人产品。科沃斯技术负责人表示:“EvoBot的自适应控制算法,对家用扫地机器人的避障、抓取功能有重要启发,我们计划将相关技术融入下一代产品。”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EvoBot的成功打破了“技术创新依赖专业背景”的固有认知。在GitHub的项目讨论区,有海外开发者留言:“一个18岁少年的成果,让我们这些从业多年的工程师感到振奋,也让更多年轻人看到,即使没有顶尖资源,也能在科技领域做出贡献。”国内开源社区负责人则表示,EvoBot的爆火,将激励更多青少年投身开源事业,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注入新鲜血液。
少年可期:在代码世界里追逐更大梦想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陈天越保持着超乎年龄的冷静。目前他正全力备战高考,目标是考入计算机专业顶尖的高校,继续深耕具身智能领域。“现在的EvoBot还不够完善,比如在复杂光照环境下的识别精度还有提升空间,我计划高考结束后,重点优化这个问题。”
谈及未来的梦想,这个18岁的少年眼神坚定:“我希望有一天,能让具身智能机器人走进每个家庭,帮老人做家务、陪孩子学习,而不是停留在实验室里。”他透露,已经有开源社区的开发者自发组建了EvoBot的维护团队,大家分工合作优化代码、补充教程,让这个项目能够持续发展。
陈天越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青春与科技碰撞的火花。在这个被技术定义的时代,创新不再被年龄、资源所束缚,只要有热爱与坚持,每个人都能成为科技创新的参与者。正如EvoBot的项目介绍中写的那样:“科技的进步,源于对问题的执着,更源于敢于尝试的勇气。”
EvoBot核心信息速览:
1. 开发者:18岁华人少年陈天越(Tony Chen),深圳高三学生
2. 核心定位:低成本、易上手的具身智能控制框架
3. 关键优势:支持1500元级平价硬件、2000行精简代码、92%抓取成功率
4. 技术创新:轻量化环境感知模块、自适应控制算法、模块化扩展设计
5. 行业影响:上线72小时GitHub星标破1.2万,获谷歌、Meta等团队认可
6. 适用场景:高校科研、机器人创业开发、青少年科技实践
## 结语:以青春之名,赴科技之约
18岁的年纪,有人在为青春迷茫,有人却已用代码撬动世界。陈天越与EvoBot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少年的成长传奇,更是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力量崛起的缩影。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如今的“局部领跑”,年轻一代正用他们的热爱与坚持,在全球科技舞台上展现中国力量。
未来,随着更多像陈天越这样的青少年投身科技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具身智能、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将诞生更多源自中国的核心技术与创新成果。而这场以青春之名开启的科技之约,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