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落地终极答卷?百度世界大会前瞻:昆仑芯算力暴增10倍,萝卜快跑攻进欧洲

# AI 落地终极答卷?百度世界大会前瞻:昆仑芯算力暴增 10 倍,萝卜快跑攻进欧洲

当工信部的 “揭榜挂帅” 还在征集工业 AI 解决方案时,百度已带着两年磨剑的成果逼近发布节点。11 月 7 日,百度官方确认 2025 百度世界大会将于 11 月 13 日在北京启幕,以 “效果涌现” 为核心主题,李彦宏将携六大技术突破亮相,全方位展示 AI 从技术概念走向产业实效的完整路径。从支撑工业升级的昆仑芯超算,到重构出行的无人驾驶,再到渗透教育、金融的智能体生态,这场持续近 20 年的科技盛会,正成为中国 AI 赋能百行千业的 “成果验收场”。

硬核剧透:三大技术王牌锁定产业痛点

本届大会的核心看点,在于百度用全栈自研技术回应产业最迫切的三大诉求:算力成本、场景落地与全球化验证,每个方向都拿出了可量化的突破成果。

1. 昆仑芯超节点:算力效率的 “十倍革命”

针对 AI 大模型训练成本高、落地难的行业顽疾,百度将发布昆仑芯超节点的最新进展。这款国产自研芯片通过 “64 卡集成机柜” 设计,用卡间互联替代传统机间互联,实现单卡性能提升 13 倍、单机训练性能提升 10 倍的飞跃 —— 一台机柜的算力相当于此前 100 台服务器。更关键的是,其已通过规模化验证:今年 4 月点亮的国内首个三万卡昆仑芯集群,已支撑招商银行、国家电网等头部机构的 AI 业务稳定运行,彻底打破高端算力依赖进口的困境。

“过去跑 1 万亿参数模型要搭整栋机房,现在一个云实例就能搞定。”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突破恰好呼应了工信部 “降低 AI 工业化成本” 的揭榜需求,为中小制造企业使用高端 AI 技术扫清了算力障碍。

2. 萝卜快跑:无人驾驶的 “全球化成绩单”

作为百度 AI 落地的标杆场景,萝卜快跑将亮出全球化扩张的硬核数据。截至目前,其累计服务订单已突破 1700 万单,周单量超 25 万单,自动驾驶总行驶里程达 2.4 亿公里,其中 58% 为全无人驾驶模式。更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突破:近期刚落地瑞士的萝卜快跑,已与 Uber、Lyft 等平台达成合作,服务网络覆盖 16 个国际城市中心区域,成为首个在欧美主流市场实现商业化运营的中国自动驾驶品牌。

从技术到商业的跨越背后,是百度在传感器融合、极端天气适应等核心能力的突破。在国内,萝卜快跑已在 10 余个城市开放全无人商业化运营,单车日均营收突破 200 元,印证了自动驾驶的商业可行性。

3. 千帆智能体工厂:零门槛的 “行业赋能器”

针对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百度千帆大模型平台已进化为 “智能体工厂”,提供从原型设计到部署的全流程工具链。目前其已孵化 130 万个智能应用,服务 46 万家企业,组件调用次数高达 2.3 亿次。大会将重点展示三大落地样本:

  • 制造领域:与中国钢研合作的金相分析大模型,实现 95% 的分割准确率,解决传统冶金检测低效漏检问题;

  • 教育领域:联合雅识教育推出的 “AI 数字人英语教练”,24 小时即时应答降低运营成本,助力用户规模翻倍;

  • 消费领域:李未可科技基于其开发的智能眼镜,支持 128 种语言实时互译,成为出境游爆款单品。

李彦宏的 “效果论”:从技术概念到产业实效

作为大会的灵魂环节,李彦宏的主题演讲将延续其对 AI 产业趋势的精准预判。2023 年提出的 “AI 重构产品”、2024 年强调的 “超级有用”,如今均已成为行业共识 —— 阿里、腾讯等巨头纷纷跟进 AI 产品重构,数字人、无代码生成等应用形态全面爆发。

本届大会,李彦宏或将聚焦 “效果涌现” 的底层逻辑:如何让 AI 技术从 “可用” 走向 “好用”,最终实现 “产生价值”。百度智能云的实践给出了答案:其推出的 “一见” 视觉管理平台,能将复杂工序的 AI 技能生成周期从数月压缩至 20 分钟 —— 只需上传一段标准操作视频,即可生成合规分析模型,被中小工厂称为 “AI 老师傅”。这种 “场景化定制 + 低成本落地” 的模式,正是 AI 赋能百行千业的核心路径。

数据印证了这一战略的成功:在 2025 年上半年大模型中标项目中,百度智能云以 48 个项目、5.1 亿元金额拿下 “双第一”,在金融、能源、制造等重点行业持续领跑,连续六年蝉联中国 AI 公有云市场冠军。

行业共振:政策与市场的双向奔赴

百度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实践,正与国家 AI 发展战略形成同频共振。工信部近期启动的 “揭榜挂帅” 行动,聚焦 AI 产业底座、智能制造等四大方向,而百度的昆仑芯、工业智能体等成果,恰好构成了 “揭榜解决方案” 的现成样本。

这种 “政策引导 + 企业突破” 的协同效应,正在加速 AI 产业化进程。以上海为例,当地政府已将百度智能云纳入 “AI + 制造” 示范项目合作方,开放 20 个省级智能制造工厂作为测试场景;在山东,百度与当地企业共建的 “AI + 冶金” 联合实验室,已成为工信部揭榜项目的重点观测案例。

资本层面早已提前卡位。红杉中国、高瓴创投等头部 VC 均表示,将重点关注大会上亮相的场景型 AI 企业,“百度背书的落地案例,是最硬的投资参考指标”。2025 年工业 AI 领域融资额已突破 300 亿元,政策与技术的双重加持下,年底有望再增 50 亿元。

结语:AI 落地的 “中国答案” 已现雏形

从 2006 年首次举办至今,百度世界大会的 20 年历程,正是中国 AI 从跟跑到领跑的缩影。如果说工信部的 “揭榜挂帅” 是为 AI 产业化设定 “攻坚目标”,那么百度的技术成果则在提供 “解题思路”:以昆仑芯筑牢算力底座,用智能体打通行业场景,靠萝卜快跑验证商业价值,形成了 “技术 – 场景 – 商业” 的完整闭环。

11 月 13 日的大会现场,李彦宏或许会给出更清晰的产业路线图。但无论具体发布何种新品,一个趋势已然明确:中国 AI 已走过 “技术炫技” 阶段,进入 “效果为王” 的深水区。当百度的全栈技术与百行千业的真实需求深度绑定,AI 赋能新型工业化的 “中国答案”,正在从会场的展示屏,走进工厂的生产线、城市的街道与千家万户的生活场景中。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