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生成内容(AIGC)席卷全球内容平台的当下,TikTok给出了兼顾用户主权与技术创新的新答案。11月18日,据TechCrunch报道,TikTok正式推出AIGC内容偏好设置功能,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在“极少”“较少”“中等”“较多”四个档位中自主选择AI生成内容在推荐流中的占比。这一举措不仅是全球主流短视频平台中首个针对AIGC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功能,更标志着平台内容治理从“被动审核”向“主动赋能用户”的转变。
四档调节+精准识别:把内容选择权还给用户
TikTok此次推出的AIGC偏好设置功能,核心在于“透明化”与“自主化”。用户更新至最新版App后,可在“设置-内容偏好-AI生成内容管理”中找到相关选项,通过滑动选择不同档位,实时调整推荐流中AI内容的展示比例。值得注意的是,TikTok通过自主研发的AI识别模型,能精准区分“纯AI生成内容”“AI辅助创作内容”及“纯人工创作内容”,确保偏好设置的精准落地。
“我们发现用户对AI内容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年轻用户热衷于AI生成的创意特效视频,而另一部分用户则更偏好真实的人工创作内容。”TikTok产品负责人瓦妮莎·帕帕斯在功能发布会上表示,“这个功能的核心目标是让每个用户都能获得符合自己喜好的推荐体验,同时不抑制创作者的AI创新热情。”
为保障用户知情权,TikTok还同步优化了AIGC内容的标识体系。纯AI生成的视频将在左下角显示“AI生成”标签及生成工具信息(如TikTok自带的AI创作工具CapCut或第三方工具);AI辅助创作的内容(如使用AI修图、配音但主体为人工拍摄)则会标注“AI辅助”,帮助用户清晰识别内容属性。数据显示,在前期测试中,开启内容标识与偏好设置后,用户对AI内容的投诉率下降了42%,内容互动率提升了18%。
平衡术背后:平台在AIGC浪潮中的“两难与破局”
TikTok推出这一功能,实则是应对AIGC浪潮下平台治理“两难困境”的破局之举。一方面,AIGC已成为TikTok内容生态的重要增长极——据TikTok官方数据,2025年以来,平台上带“AI创作”标签的视频数量同比增长380%,AI特效工具的月活跃用户超8亿,AIGC内容正成为吸引年轻用户的核心抓手;另一方面,AIGC内容的泛滥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内容同质化、虚假信息传播、版权争议等,部分用户因推荐流中AI内容占比过高而产生审美疲劳。
此前,包括YouTube、Instagram在内的其他平台,多采用“一刀切”的审核机制或简单的内容标签,未能充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TikTok的偏好设置功能,则通过“用户自主选择”的方式,既保留了AIGC对内容生态的激活作用,又缓解了用户的抵触情绪。“这是一种更聪明的治理方式,将内容筛选权从平台转移到用户手中,实现了个性化与规范化的平衡。”美国内容生态研究机构Social Media Today分析师萨拉·琼斯评价道。
这一举措也为TikTok的商业化带来新机遇。据透露,TikTok计划基于用户的AIGC偏好数据,推出更精准的广告投放服务——例如,对AI内容接受度高的用户,可推送AI生成的创意广告;而偏好人工内容的用户,则重点推送真实场景的广告素材。“偏好数据不仅能优化用户体验,更能帮助广告主提升转化效率,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TikTok广告业务负责人桑杰·梅农表示。
创作者反响:AI工具赋能与内容价值回归并存
TikTok的AIGC偏好设置功能,在创作者群体中引发了两极分化的讨论,但整体反响偏向积极。对于擅长使用AI工具的创作者而言,这一功能并未削弱其内容的曝光机会——TikTok明确表示,偏好设置仅影响内容推荐的“比例”,而非“绝对曝光”,优质的AI生成内容仍能触达对其感兴趣的用户。“这反而能帮我们精准找到目标受众,减少无效曝光。”专注于AI创意特效的创作者@AI_Creator_Leo表示,其视频在功能上线后,精准用户的互动率提升了25%。
对于坚持人工创作的创作者而言,这一功能则为其提供了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此前,部分人工创作的优质内容因AI内容的流量挤压而曝光受限,如今偏好“极少AI内容”的用户将成为其核心受众。“我拍摄的乡村生活视频,重点在于真实感和情感共鸣,这是AI无法复制的。偏好设置让真正喜欢这类内容的用户能更容易看到我,这让我对创作更有信心。”三农领域创作者@Rural_Life分享道。
为进一步平衡AI与人工创作,TikTok还同步推出了“AI创作扶持计划”,对使用平台AI工具进行创新创作的内容,给予流量倾斜;同时,设立“人工创作精品池”,对优质人工内容进行额外推荐。“我们既鼓励AI技术带来的创作革新,也珍视人工创作的独特价值,两者共同构成了TikTok内容生态的活力。”瓦妮莎·帕帕斯强调。
行业风向标:AIGC治理进入“用户中心”时代
TikTok的这一创新举措,正为全球内容平台的AIGC治理树立新标杆。随着AIGC技术的普及,如何平衡技术创新、用户体验与内容治理,已成为所有平台面临的共同课题。此前,欧盟《数字服务法案》(DSA)已要求平台对AI生成内容进行明确标识,而TikTok的偏好设置功能,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赋予了用户自主选择权,推动AIGC治理从“监管驱动”向“用户中心”转变。
已有多家平台表示将跟进类似功能。据知情人士透露,YouTube正计划测试AIGC内容的偏好设置选项,Instagram则在优化其AIGC内容的标识体系。“TikTok的实践证明,用户自主选择是解决AIGC内容争议的有效路径。”萨拉·琼斯表示,未来1-2年内,“AIGC内容偏好设置”可能成为全球主流内容平台的标配功能。
对于整个内容行业而言,这一趋势将推动AIGC技术的健康发展。一方面,AI工具将成为创作者的“辅助手段”,而非“替代者”,帮助创作者提升效率、拓展创意;另一方面,内容的核心价值将重新回归到“创意、情感与真实”,这些人工创作的独特属性将成为不可替代的竞争力。“AI技术让创作门槛降低,但优质内容的价值只会越来越高。”TikTok首席内容官莫妮卡·莱温斯基表示。
TikTok AIGC内容偏好设置功能核心信息:
1. 核心功能:用户可选择“极少”“较少”“中等”“较多”四档AI内容占比,实时调整推荐流;
2. 识别能力:精准区分“纯AI生成”“AI辅助创作”“纯人工创作”三类内容,附带清晰标识;
3. 测试成效:用户投诉率降42%,内容互动率升18%,精准用户匹配度显著提升;
4. 创作者支持:推出AI创作扶持计划与人工创作精品池,平衡两类内容生态;
5. 商业化规划:基于偏好数据优化广告投放,提升广告主转化效率;
6. 行业影响:推动全球内容平台AIGC治理进入“用户中心”时代。
## 结语:AI浪潮中,让用户成为“最终裁判”
TikTok推出AIGC内容偏好设置功能,看似是一次简单的产品更新,实则蕴含着对内容生态本质的深刻理解——无论技术如何迭代,用户的需求与体验始终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AIGC内容层出不穷的当下,将内容的“选择权”还给用户,既解决了平台治理的两难困境,又为创作者指明了“技术赋能+价值创新”的发展方向。
这一举措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重要启示:AIGC不是要取代人类创作,而是要与人类创作形成互补,共同构建更丰富、更多元的内容生态。当平台不再试图用统一标准定义“好内容”,而是让用户成为内容的“最终裁判”,技术创新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内容生态也将在这种“多元平衡”中实现可持续发展。TikTok的探索,无疑为这条道路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