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及数字主权意识觉醒,欧洲科技行业已进入“政治化发展”的新阶段——从欧盟《数字市场法案》的精准落地,到政府主导的芯片基金扶持,再到科技企业主动参与政策制定,政治因素已成为影响欧洲科技发展的核心变量,这种“科技+政治”的联动模式,正重塑欧洲科技的竞争格局。
政策硬约束+资金强扶持:政府成科技发展“操盘手”
欧洲科技的“政治化转向”,最直接的体现是政府从“监管者”向“操盘手”的角色转变,通过政策约束与资金扶持双重手段,引导科技行业向符合欧洲战略利益的方向发展。今年以来,欧盟密集出台多项科技相关政策,每一项都带有明确的政治导向与战略意图。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数字市场法案》(DMA)与《数字服务法案》(DSA)的严格执行。不同于以往泛化的监管框架,这两项法案针对性地将谷歌、苹果、Meta等美国科技巨头列为“守门人”,要求其开放生态、保障数据可移植性,否则将面临最高全球营业额10%的罚款。截至11月,欧盟已对谷歌发起3起DMA违规调查,对Meta处以12亿欧元罚款,这种“精准打击”的背后,是欧洲争夺数字经济主导权的政治诉求。
在“约束”之外,政府资金的定向扶持更凸显政治导向。欧盟今年启动的“欧洲芯片法案”已完成首批120亿欧元资金发放,重点扶持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等本土芯片企业,要求获投企业未来10年内不得将核心产能转移至欧洲以外地区。法国政府单独设立50亿欧元“科技主权基金”,专项支持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战略领域的初创企业,条件是企业研发中心必须落户法国本土,且核心技术优先服务欧洲市场。
“现在欧洲科技企业融资,不仅要讲商业模式,更要讲‘战略价值’——也就是对欧洲数字主权、能源安全、供应链稳定的贡献。”巴黎风险投资机构Partech合伙人皮埃尔·居里表示,他们近期投资决策中,“是否符合欧盟政策导向”已成为与“盈利能力”同等重要的评估指标。
企业主动“靠岸”:从规避监管到拥抱政策
面对政府层面的强力引导,欧洲科技企业的态度也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拥抱”,纷纷将政治适配性纳入发展战略,甚至主动参与政策制定,形成“政企联动”的新生态。
欧洲本土科技巨头成为“政策响应标杆”。德国软件公司SAP宣布将投入20亿欧元建立“欧洲数字安全研发中心”,专门开发符合欧盟数据法规的企业级软件;法国AI初创企业Mistral AI拒绝了美国资本的高额投资,转而接受欧盟“数字主权基金”的注资,条件是其大模型训练数据优先采用欧洲语言 corpus,且为欧盟机构提供免费使用权。“与政府合作不是妥协,而是在当前地缘环境下的最优选择。”Mistral AI CEO亚瑟·布罗谢直言,欧盟的资金支持与政策背书,能帮助企业快速打开欧洲公共部门市场。
科技企业与政府的互动模式也在升级。欧盟今年成立的“数字政策咨询委员会”中,有15个席位来自科技行业,包括Spotify、Adyen等企业的高管直接参与数字税、AI监管等政策的起草讨论。荷兰支付巨头Adyen通过参与政策制定,推动欧盟将“跨境支付安全标准”与自身技术体系对接,既提升了行业准入门槛,又巩固了自身市场地位。
即便是跨国科技企业,也开始主动“适配”欧洲政治需求。微软宣布在德国建立“欧洲数据主权中心”,将欧洲用户数据单独存储并由欧洲本土团队管理;亚马逊则与欧盟委员会达成协议,承诺2030年前在欧洲投资100亿欧元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以换取在DMA框架下的合规灵活性。“在欧洲,对抗政策的成本已经高到无法承受,主动融入才是生存之道。”亚马逊欧洲区总裁罗尔夫·哈斯表示。
背后动因:地缘博弈下的“科技主权”焦虑
欧洲科技“政治化”的背后,是全球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与欧洲“科技主权”焦虑的双重驱动。长期以来,欧洲科技市场被美国巨头主导,数字经济核心领域(如搜索引擎、社交平台、芯片制造)的本土企业竞争力不足,这种“技术依赖”在中美科技竞争升级的背景下,被放大为“安全风险”。
欧盟委员会数字战略专员玛丽娅·加布里埃尔在近期演讲中明确指出:“科技不再是单纯的经济议题,而是关乎欧洲政治独立、安全自主的核心战略资产。如果我们不能掌控数字技术、芯片制造、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欧洲的未来将被别人定义。”这种认知成为欧盟推动科技政治化的核心共识。
能源危机与供应链动荡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俄乌冲突后,欧洲对能源进口的依赖与供应链脆弱性暴露无遗,促使政府加速通过科技政策推动“去依赖化”——扶持本土新能源科技企业、推动工业软件国产化、建立芯片自主供应链,每一项举措都带有明确的政治与安全目标。例如,德国政府要求汽车巨头大众、宝马在2027年前实现车载芯片的70%欧洲本土供应,违者将失去政府新能源补贴资格。
此外,欧洲内部的政治共识也为科技政治化提供了支撑。尽管欧盟成员国在经济政策上存在分歧,但在“维护科技主权”“制衡中美科技巨头”等议题上形成了高度一致,这种政治共识转化为统一的监管政策与资金支持,为科技政治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机遇与风险:科技政治化的“双刃剑”
对欧洲科技行业而言,政治化既是发展机遇,也暗藏风险。从积极层面看,政府的资金扶持与政策保护,为本土科技企业创造了“缓冲期”——欧洲芯片企业获得的专项补贴,帮助其应对全球芯片行业的周期波动;AI企业凭借政策背书,顺利进入欧洲公共部门、医疗、教育等封闭市场,打开新的增长空间。数据显示,2025年欧洲本土科技企业的融资额同比增长45%,远超全球18%的平均水平,其中60%的融资与政府政策扶持直接相关。
但政治化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首先是创新效率的降低,部分企业过度依赖政府补贴,陷入“为拿补贴而研发”的误区,而非聚焦市场需求;其次是市场开放度下降,欧盟对外部科技企业的严格监管,可能引发贸易报复,例如美国已开始评估对欧洲科技企业的反制措施;最后是政策不确定性风险,欧洲政治格局复杂,若未来政策转向,依赖政策扶持的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
“科技政治化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把握‘度’——政策应是‘催化剂’,而非‘指挥棒’。”欧洲科技协会秘书长安娜·施密特表示,若欧洲过度将科技工具化、政治化,可能会背离市场规律,最终损害科技行业的长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