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570亿+云端GPU售罄!英伟达业绩击碎AI泡沫担忧,黄仁勋: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AI 资讯3小时前发布 dennis
0

在“AI泡沫论”持续发酵的关键时刻,英伟达用一份超预期的财报给出强力回应。11月20日,英伟达发布2026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营收达创纪录的570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的552亿美元,同比大增62%;净利润319亿美元,同比暴涨65%;每股收益1.30美元,同样高于预期。财报发布后,英伟达股价盘后飙升超5%,带动CoreWeave等算力合作伙伴股价同步上涨,彻底扭转此前科技股的低迷态势。更令人瞩目的是,英伟达CEO黄仁勋在电话会议中高调宣布,基于Blackwell架构的云端GPU已全部售罄,直接驳斥“AI泡沫”说法,用实打实的业绩证明AI算力需求仍在加速增长。

业绩亮点:四大业务齐发力,数据中心成绝对支柱

英伟达此次业绩炸裂,源于四大核心业务板块的同步高增长,其中数据中心业务更是扛起“顶梁柱”大旗。财报显示,第三季度数据中心收入达512亿美元,同比增长66%,环比增长25%,占总营收的90%以上,成为驱动增长的核心引擎。该业务进一步拆分为计算与网络两部分:计算业务收入430亿美元(同比+56%、环比+27%),受益于Blackwell架构芯片放量与大模型训练需求升级;网络业务收入82亿美元(同比+162%、环比+13%),则依靠XDR InfiniBand、NVLink等技术产品的出货增长,成为数据中心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

传统优势业务同样表现亮眼。作为英伟达“立业之本”的游戏业务,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0%,虽受渠道库存调整影响环比微降1%,但随着假日季临近,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专业可视化业务(服务工程、制造等高端领域)收入同比增长56%、环比增长26%,新一代DGX Spar平台与Blackwell架构产品的普及成为关键驱动力;汽车业务(提供自动驾驶平台与AI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32%,虽规模暂小,但作为AI进入物理世界的重要入口,被黄仁勋视为“潜力巨大的零亿美元市场”,未来增长空间可期。

Blackwell架构成关键:从“卖芯片”到“系统解决方案”的转型

英伟达此次业绩爆发,离不开Blackwell架构的全面发力。随着AI模型规模持续膨胀,前代Hopper架构的计算速度与能效逐渐逼近极限,英伟达从系统层面重构,推出Blackwell架构,在互连、封装、内存、能耗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升级。如今,Blackwell Ultra已成为客户首选,早期版本需求同样旺盛,直接推动数据中心业务高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Blackwell架构推动英伟达业务模式从“单一卖芯片”转向“全栈系统解决方案”,涵盖机架、供电、散热、部署等完整环节。这种转型虽导致第三季度毛利率略有回落(73.6%),但符合市场预期,且更有利于绑定客户长期需求。英伟达CFO解释:“从高毛利的Hopper HGX系统向Blackwell全套方案转型,是顺应AI算力规模化需求的必然选择,长期将提升业务韧性。”

更关键的是,Blackwell架构支撑起英伟达的“算力霸权”——黄仁勋在电话会议中明确表示,基于该架构的云端GPU已全部售罄,且公司预计第四季度营收将突破650亿美元(上下浮动2%),远超分析师预测的616.6亿-621亿美元,充分显示市场对其算力产品的强劲需求。

驳斥AI泡沫论:黄仁勋称“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此前,软银孙正义清仓英伟达套现58亿美元、《大空头》原型Michael Burry做空英伟达等动作,叠加微软CEO提及“大量AI芯片因缺电闲置”,让“AI泡沫论”愈演愈烈,科技股普遍承压。而英伟达这份财报与乐观指引,无疑给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黄仁勋在电话会议中直接驳斥泡沫说法:“关于AI泡沫的讨论很多,但从英伟达的视角看,情况完全不同。AI生态系统正快速扩张,覆盖更多行业与国家,模型训练与推理的计算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这是实实在在的趋势。”他用《瞬息全宇宙》的比喻形容当前AI发展:“AI正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同时做到这一切。”

从业绩数据看,即便中国特供版H20第三季度销售额微乎其微,英伟达仍实现高速增长,进一步印证其算力需求的全球化与多元化。市场乐观派认为,当前AI浪潮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有本质区别,英伟达的高增长有利润支撑,作为算力“卖水人”,其业绩是AI行业真实需求的最佳背书;不过悲观派仍担忧基础设施支出上限、数据中心物理资源瓶颈(电力、土地等)及“循环投资”风险,关于AI行业可持续性的辩论尚未终结。

行业影响:算力龙头引领科技股反弹,AI产业链信心回升

英伟达的强势表现不仅提振自身股价,更带动整个科技板块与AI产业链回暖。财报发布后,被称为“英伟达亲儿子”的AI算力合作伙伴CoreWeave盘后股价大涨超10%,同行Nebius Group NV涨幅超8%,美股科技板块普遍止跌反弹,市场对AI行业的信心显著回升。

对AI产业链而言,英伟达的业绩与指引释放出明确信号:算力需求仍在加速,而非见顶。这将进一步推动上游芯片设计、中游数据中心建设、下游AI应用等环节的投资与发展。例如,数据中心运营商可能会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以承接激增的算力需求,AI应用企业也会更有信心推进模型研发与落地,形成“需求-供给-应用”的良性循环。

展望未来,随着Blackwell架构产品持续交付、第四季度营收有望突破650亿美元,英伟达的算力龙头地位将进一步巩固。而其业务模式的转型与全球化布局,也将帮助其应对不同市场的政策与需求变化,持续领跑AI算力赛道。

英伟达第三季度财报核心信息速览:

  1. 业绩表现:营收570亿美元(同比+62%、超预期),净利润319亿美元(同比+65%),每股收益1.30美元(超预期);

  2. 业务拆分:数据中心收入512亿(同比+66%)、游戏收入同比+30%、专业可视化同比+56%、汽车业务同比+32%;

  3. 关键驱动:Blackwell架构芯片售罄,推动业务从“卖芯片”转向“全栈系统解决方案”;

  4. 未来指引:预计第四季度营收650亿美元(±2%),远超市场预期;

  5. 行业影响:驳斥AI泡沫论,带动科技股反弹,提振AI产业链信心。

结语:算力需求成AI行业“定海神针”

英伟达第三季度财报的意义,远超一份业绩报告本身——它用实打实的营收与利润增长,击碎了市场对AI泡沫的担忧,证明AI算力需求并非短期炒作,而是长期且持续的趋势。黄仁勋“云端GPU售罄”的表态与对第四季度的乐观指引,更显示出算力赛道的旺盛活力。

未来,随着AI模型不断迭代、应用场景持续拓展,算力需求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而英伟达凭借Blackwell架构与全栈解决方案,有望继续领跑行业。对整个AI产业链而言,英伟达的业绩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将推动更多资源投入到算力基础设施与应用创新中,为AI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