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估值砍半也要上!印度独角兽 Pine Labs 折价 IPO,押注全球扩张破局
“牺牲估值换增长空间。”2025 年 11 月 3 日,印度支付巨头 Pine Labs 正式披露 IPO 招股书,宣布将估值下调至 35 亿美元 —— 较 2021 年巅峰时期的 65 亿美元近乎腰斩,计划通过港股与印度本土市场双重上市募资 5 亿美元。就在同日,苹果刚以网页版 App Store 展现生态开放姿态,而 Pine Labs 的 “折价闯关” 却抛出更现实的命题:当全球资本对独角兽回归理性,来自新兴市场的 fintech 玩家,该如何平衡短期融资需求与长期全球化野心?这家红杉资本加持的印度巨头,正用一场 “以退为进” 的冒险,书写新兴市场金融科技的出海新篇。
估值腰斩:独角兽光环褪色背后的三重压力
Pine Labs 的估值缩水并非个例,而是印度科技行业泡沫退潮后的必然结果。2023 年以来,BYJU’S、PharmEasy 等印度独角兽相继陷入估值腰斩、裁员求生的困境,Pine Labs 的调整实则是对市场环境的清醒适配,背后暗藏三重核心压力:
全球资本退潮挤压估值空间 是直接诱因。2021 年 fintech 行业融资热潮中,Pine Labs 凭借线下支付终端市场的垄断地位,吸引红杉资本、腾讯等巨头投资,估值一路飙升至 65 亿美元。但随着美联储加息引发全球流动性收紧,投资者对高增长、高亏损的科技公司耐心耗尽 ——2024 年印度 fintech 行业融资额同比下降 42%,投资者更关注盈利性与现金流稳定性。Pine Labs 虽已实现连续 8 季度盈利,但 2024 年净利润率仅 5.3%,远低于中国同类企业 15% 以上的水平,估值回调成为必然。
本土市场竞争白热化稀释优势 加剧生存焦虑。作为印度线下支付的 “隐形冠军”,Pine Labs 曾占据线下商户 POS 终端市场 40% 的份额,但这一优势正被 UPI(统一支付接口)的爆发式增长侵蚀。2023 年印度 UPI 交易量突破 1170 亿笔,占数字支付市场 35% 份额,而 Pine Labs 的传统 POS 业务增速从 2022 年的 38% 放缓至 2024 年的 12%。更严峻的是,本土对手 Paytm 通过 “零费率” 策略抢占中小商户市场,而谷歌 Pay 则依托安卓生态渗透高端商户,Pine Labs 的市场份额已下滑至 32%。
监管政策不确定性增加经营风险 成为潜在隐患。印度金融监管以复杂严苛著称,外国公司开展业务需满足多重条件:不仅要注册本地金融公司、拥有印度籍金融董事,还需应对外汇管制带来的资金汇出难题。2024 年印度央行出台新政策,要求支付公司存储交易数据本地化,这使得 Pine Labs 需额外投入 2000 万美元升级数据中心。类似的监管变动已让多家出海企业折戟 —— 某杭州现金贷公司因租赁牌照的资金管控问题,数亿资金无法汇出,而 Pine Labs 的全球化布局同样面临牌照申请、数据合规等多重门槛。
战略破局:全球化如何成为 “第二增长曲线”?
在本土市场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全球化成为 Pine Labs 的核心突围方向。此次 IPO 募资的 60% 将用于海外扩张,其布局逻辑清晰地指向 “复制印度成功经验,适配本地化需求”:
聚焦东南亚与中东,精准切入空白市场 是首要策略。Pine Labs 选择印尼、阿联酋等与印度市场特征相似的地区作为突破口 —— 这些市场同样拥有庞大的年轻人口(印尼平均年龄 28 岁,阿联酋外籍劳工占比 80%)、较高的金融科技采用率(东南亚达 78%),且线下支付仍以现金为主,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在印尼,Pine Labs 通过收购本地支付公司 Moka 获得 3 万家商户资源,快速复制 “POS 终端 + 移动支付” 的整合模式;在阿联酋,其与本地银行 Emirates NBD 合作推出 “先买后付”(BNPL)服务,上线 3 个月交易额突破 1 亿美元。
绑定跨境电商,打造 “支付 + 供应链金融” 生态 构建差异化优势。针对东南亚电商市场的爆发式增长(2027 年预计达 1.1 万亿美元),Pine Labs 开发了跨境支付解决方案,支持 16 种货币结算与实时汇率转换,已接入 Shopee、Lazada 等头部平台。更关键的是,其依托商户交易数据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 —— 中小卖家可凭借过往收款记录快速获得最高 50 万美元的贷款,利率较传统银行低 30%。这种 “支付引流、金融变现” 的模式,正是其在印度服务 200 万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复用。
技术输出降低扩张成本,规避本地化壁垒 展现务实考量。考虑到新兴市场的支付系统稳定性差、数据安全风险高的问题,Pine Labs 将在印度打磨的 “多通道支付冗余系统” 与 “多层数据防火墙” 技术输出至海外 —— 其支付终端可自动切换 3 套结算系统,避免交易失败;客户白名单仅对 3 名核心人员开放,降低信息泄露风险。这种技术优势成为其谈判筹码:在越南,当地央行因认可其数据安全方案,将牌照审批时间从 6 个月缩短至 2 个月。
行业对比:新兴市场 fintech 出海的路径差异
Pine Labs 的全球化尝试,折射出不同地区 fintech 企业的路径选择差异。对比中国、印度、东南亚同类企业的策略,可清晰看到各自的优势与短板:
| 企业 / 地区 | 出海核心策略 | 目标市场 | 核心优势 | 潜在短板 |
|---|---|---|---|---|
| 印度 Pine Labs | 线下支付终端 + 供应链金融 | 东南亚、中东 | 新兴市场运营经验丰富 | 品牌认知度低,资金实力弱 |
| 中国 支付宝 | 跨境电商支付 + 本地钱包合资 | 东南亚、欧洲 | 技术成熟,资金储备雄厚 | 面临数据合规严格审查 |
| 印尼 Gojek Pay | 依托出行生态渗透支付服务 | 东南亚本地 | 本地用户粘性高,场景丰富 | 跨区域扩张能力不足 |
对 Pine Labs 而言,其最大优势在于对新兴市场的深刻理解 —— 深知如何在支付基础设施薄弱、监管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例如在印度,其通过与高种姓印度人合作担任股东,高效协调本地资源;这一经验被复制到阿联酋,与当地酋长家族背景的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快速获得政府项目订单。而这种 “本地化深度绑定” 策略,正是支付宝等中国企业出海时容易忽视的环节。
前景展望:估值回归后,增长能否兑现?
尽管折价 IPO 引发市场对其盈利能力的质疑,但 Pine Labs 的全球化布局已显现初步成效,未来增长潜力取决于三大关键变量:
新兴市场支付渗透率提升 提供底层红利。据预测,东南亚线下商户数字化率将从 2024 年的 28% 提升至 2027 年的 45%,中东地区 BNPL 市场规模年增速将达 67%。Pine Labs 的 POS 终端与消费金融产品恰好契合这一趋势 —— 其海外业务收入已从 2023 年的 8% 提升至 2024 年的 18%,若能维持这一增速,2026 年有望突破 30%,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
技术迭代与成本控制 决定盈利空间。Pine Labs 计划将 IPO 募资的 20% 投入 AI 研发,开发 “智能商户推荐系统”—— 通过分析交易数据,自动为商户匹配贷款、保险等增值服务,提升单商户收入。同时,其通过模块化技术架构降低海外扩张成本,新市场的终端部署成本较印度本土下降 35%,这将助力其在价格敏感的新兴市场保持竞争力。
监管合规与地缘风险 是最大不确定性。印度与东南亚部分国家的外汇管制政策,可能影响其资金调配效率 ——2024 年其在印尼的利润汇回耗时长达 3 个月,产生额外财务成本。此外,若当地政府出台保护主义政策,可能限制外资支付公司的市场份额。对此,Pine Labs 采取 “本地法人 + 数据本地化” 策略,在每个目标市场设立独立运营实体,最大限度降低政策风险。
结语:折价上市不是终点,而是全球化的起点
当苹果用网页版 App Store 展现巨头的开放姿态时,Pine Labs 的折价 IPO 则诉说着新兴市场科技公司的生存智慧:在资本寒冬中,放弃虚高估值换取发展资金,用务实的全球化策略寻找新增长。从印度本土的 POS 机霸主,到布局全球的 fintech 玩家,其进化轨迹印证了一个道理 —— 对新兴市场企业而言,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估值高低,而在于能否将本土经验转化为跨区域复制的能力。
目前,Pine Labs 的 IPO 认购已获得红杉资本、淡马锡等机构的基石投资承诺,认购比例达募资额的 40%。市场反馈显示,投资者更关注其海外业务增速而非历史估值,若能实现 2025 年海外收入同比翻番的目标,估值有望迎来修复。
在印度 fintech 泡沫破裂后,Pine Labs 的尝试具有标杆意义 —— 它证明新兴市场的科技公司不必依赖本土市场的人口红利,也能通过全球化找到第二增长曲线。这场 “以退为进” 的冒险,或许会成为印度 fintech 行业从 “本土狂欢” 走向 “全球竞争” 的转折点。而 Pine Labs 能否真正破局,不仅关乎自身命运,更将为无数新兴市场的科技创业者,提供一条可借鉴的全球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