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tflix 押注视频播客!传与 iHeartMedia 洽谈版权合作,剑指碎片消费场景
“当用户不想沉浸式追剧时,Netflix 希望仍能占据他们的屏幕。”2025 年 11 月 4 日,TechCrunch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披露,流媒体巨头 Netflix 正与美国音频行业龙头 iHeartMedia 就视频播客版权合作展开深度谈判,计划于 2026 年第一季度在平台上线首批内容。此举标志着 Netflix 继推出广告套餐、落地线下娱乐空间 Netflix House 后,在内容生态扩张上迈出又一关键步,试图用 “主内容 + 伴随式内容” 的组合拳,破解用户增长放缓与使用时长瓶颈的双重挑战。
合作核心:瞄准三大价值点的精准绑定
据消息人士透露,双方谈判聚焦于 “内容筛选、商业分成、技术适配” 三大核心议题,试图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精准匹配 Netflix 的生态需求与 iHeartMedia 的资源优势:
1. 内容矩阵:锁定高粘性垂直品类
与此前仅引入 Spotify 旗下少量内容的浅度合作不同,Netflix 计划从 iHeartMedia 的海量库中筛选三大类核心内容,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
IP 衍生型播客:围绕 Netflix 自有热门剧集打造的配套访谈,如《怪奇物语》主创幕后分享、《艾米丽在巴黎》时尚话题解析等,借助 IP 热度实现用户导流。这类内容可直接复用 Netflix 的内容 IP 资产,形成 “剧集 + 播客” 的消费闭环。
-
头部原创栏目:引入 iHeartMedia 旗下订阅量超千万的王牌节目,如聚焦真实犯罪的《Crime Junkie》、科技访谈类《TechStuff》等。这些节目已积累稳定受众,且 95% 的现有听众知晓视频播客形式,转化门槛较低。
-
跨界访谈系列:定制影视明星与行业领袖的对话内容,例如邀请好莱坞导演与科技企业家探讨 “AI 对影视创作的影响”,兼顾娱乐性与深度,适配 Netflix 核心用户的内容偏好。
2. 商业分成:广告与订阅的双轨模式
双方拟采用 “基础版权费 + 流量分成” 的灵活机制,兼顾短期收益与长期增长:
-
广告分成主导:对于免费广告 tier 用户,视频播客将植入与内容场景匹配的品牌广告,分成比例向 iHeartMedia 倾斜(预计占比 60%),因其掌握核心广告客户资源 ——iHeartMedia 目前已与可口可乐、福特等 200 余家品牌建立长期合作,且播客广告能带动 61.39% 的用户购买意愿提升。
-
订阅增值补充:针对无广告订阅用户,推出 “播客独家内容包”,如未删减访谈、嘉宾番外片段等,分成比例向 Netflix 倾斜(预计占比 55%),助力其提升订阅用户 ARPU 值(每用户平均收入)。
3. 技术适配:破解 “主内容与伴随式内容” 兼容难题
为解决视频播客与传统影视内容的场景冲突,Netflix 计划对平台进行三大功能升级:
-
独立入口与智能推荐:在首页增设 “视频播客” 专区,基于用户观影历史推送相关内容,例如向《黑镜》观众推荐 AI 主题播客,向美食剧集爱好者推送烹饪访谈节目。
-
后台播放与续播同步:支持退出 APP 后保持音频后台播放,切换设备时自动续播,适配通勤、健身等碎片场景 —— 这正是视频播客区别于传统影视的核心优势,97% 的用户希望在音频平台实现类似功能。
-
互动功能嵌入:添加 “时间戳标记”“嘉宾信息卡片” 等工具,用户可一键标记感兴趣的片段并分享至社交平台,提升内容传播性与用户参与度。
双方动因:各取所需的战略互补
Netflix 与 iHeartMedia 的这场合作,本质是流媒体巨头与音频龙头在各自困境下的必然选择,形成了清晰的价值互补:
Netflix:用 “轻内容” 激活增长新引擎
对于用户增速放缓至个位数的 Netflix 而言,视频播客是成本可控且潜力巨大的新增长点,背后暗藏三重战略考量:
-
拉长用户时长:传统影视内容依赖 “整块时间” 消费,而视频播客可覆盖通勤(23%)、家务(18%)等碎片场景。据 eMarketer 测算,若成功渗透 10% 的现有用户,Netflix 日均用户使用时长有望提升 12 分钟,相当于每年增加近 7 亿小时的内容消费总量。
-
丰富广告场景:广告业务已成为 Netflix 第二增长曲线,但影视内容的广告植入常引发用户反感。而播客广告的接受度更高,58.59% 的用户会主动推荐听过广告的品牌,且可通过 “主持人口播” 实现自然植入,降低用户抵触情绪。
-
对冲内容成本压力:相比单集成本超千万美元的剧集,视频播客的版权成本仅为前者的 1/20-1/50。这种 “低成本内容填充” 策略,能在不增加巨额投入的前提下,丰富平台内容密度,提升用户留存率。
iHeartMedia:借 “大流量” 突破视频化瓶颈
作为拥有 2.5 亿月活听众、iHeartRadio 注册用户超 1 亿的音频巨头,iHeartMedia 正急需通过视频化破局,而 Netflix 的流量入口价值正中其下怀:
-
获取视频流量红利:尽管音频业务稳固,但 iHeartMedia 的视频内容一直难以突破 —— 其 YouTube 频道订阅量不足 500 万,远低于专注视频播客的《H3 Podcast》(2000 万 +)。接入 Netflix 的 2.3 亿全球订阅用户,相当于获得了 “超级流量放大器”。
-
验证内容视频化潜力:此前喜马拉雅推出的视频播客《行走的思考》50 天播放量破千万,证明优质音频内容具备强大的视频转化能力。iHeartMedia 可借助 Netflix 的用户数据,测试不同品类内容的视频适配性,为后续自有平台升级积累经验。
-
开辟新收入渠道:传统广播广告收入增速已降至 3% 以下,而视频播客的广告报价是音频版的 2.5 倍。与 Netflix 的合作不仅能直接获得版权收入,更能提升旗下 IP 的商业价值,吸引更多品牌投放。
行业影响:视频播客战场的 “军备竞赛” 升级
Netflix 与 iHeartMedia 的潜在合作,将打破当前视频播客市场的竞争格局,引发三大连锁反应:
1. 竞争从 “单一平台” 转向 “生态对决”
此前视频播客市场主要由 YouTube(占比 58%)与 Spotify(占比 22%)主导,但两者均有明显短板:YouTube 缺乏专业音频基因,Spotify 的视频分发能力薄弱。而 Netflix 与 iHeartMedia 的组合,形成了 “内容制作 + 平台分发 + 广告变现” 的完整闭环,可能倒逼对手加速整合 —— 有消息称,Spotify 正洽谈收购视频播客制作公司 All Things Comedy,YouTube 则计划推出 “音频专区” 扶持播客创作者。
2. 内容价值重估:“音频 IP 视频化” 成新风口
喜马拉雅的数据显示,视频播客的用户付费意愿比纯音频高 40%,且广告记忆度提升 35%。Netflix 的入局将让市场重新认识音频 IP 的视频潜力,预计 2026 年全球 “音频 IP 视频化” 投资规模将突破 10 亿美元。诸如《Serial》《The Daily》等经典音频播客,可能迎来影视化、视频化的二次开发热潮。
3. 广告模式创新:“场景化植入” 成新主流
传统影视广告依赖 “贴片 + 中插”,而视频播客可实现更精准的场景化植入。例如在健身类播客中自然展示运动品牌装备,在财经访谈中嵌入理财 APP 推荐 —— 这种 “内容即广告” 的模式,已让雅诗兰黛等品牌通过播客合作实现 156.9 万次品牌曝光。Netflix 的规模化入局,将推动更多品牌将广告预算向视频播客倾斜,预计 2026 年相关广告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38 亿美元。
潜在挑战:光鲜布局下的三重隐忧
尽管前景看好,但这场合作仍需跨越内容、技术、商业三大难关,否则可能重蹈此前部分平台 “视频播客试水失败” 的覆辙:
1. 内容适配风险:用户习惯难扭转
Netflix 用户的核心诉求是 “沉浸式影视体验”,而视频播客属于 “低注意力伴随式内容”,两者存在场景冲突。界面新闻的测试显示,72% 的 Netflix 用户表示 “不会在追剧间隙看播客”,担心 “破坏观影节奏”。若无法通过精准推荐与功能优化解决这一问题,视频播客可能沦为 “僵尸内容”,点击率低于平台平均水平。
2. 技术磨合难题:跨平台体验待优化
iHeartMedia 的视频内容目前采用 16:9 的横屏格式,且缺乏互动功能,而 Netflix 需适配 TV、手机、平板等多终端场景。此前 Netflix 与 Spotify 的合作中,曾因 “播放卡顿”“续播不同步” 等技术问题引发用户投诉。若此次无法实现无缝衔接,可能损害 Netflix 的核心用户体验。
3. 商业利益博弈:长期分成难平衡
双方在分成比例上的分歧可能成为合作障碍 ——iHeartMedia 希望获得更高的广告分成,因其承担内容制作成本;而 Netflix 则认为自身提供了核心流量入口,应享有更多收益。此外,广告品牌的选择也可能引发冲突:iHeartMedia 的传统客户以快消、汽车为主,而 Netflix 的广告客户更偏向科技、奢侈品品牌,如何协调品牌调性与投放需求,需长期磨合。
结语:Netflix 的 “生态野心” 才刚显露
从推出广告套餐到落地线下空间,再到押注视频播客,Netflix 的每一步动作都指向同一个目标:从 “靠内容吸引用户的平台”,转型为 “覆盖用户全场景的娱乐生态组织者”。与 iHeartMedia 的合作,本质是其生态拼图中的关键一块 —— 用低成本的伴随式内容,填补用户碎片时间的空白,最终实现 “用户在哪里,Netflix 就在哪里” 的终极目标。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场合作的意义远超一次简单的版权交易。它标志着视频播客正式从 “小众内容形式” 升级为 “巨头必争的战略赛道”,也预示着内容消费将进入 “主内容 + 伴随式内容” 的双轮驱动时代。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 Netflix 能解决 “场景冲突” 与 “体验优化” 的核心问题。若能成功,视频播客可能成为其下一个 10 亿美元级业务;若失败,则可能沦为又一次 “低风险但无价值的试水”。但无论结果如何,Netflix 的这场布局都已向市场传递明确信号:流媒体的竞争,早已不止于 “谁的剧集更好看”,而是 “谁能更全面地占据用户的时间与注意力”。
这场围绕 “指尖碎片时间” 的争夺战,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