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扎再出奇招:Meta员工绩效,AI来评判

2025 年 11 月 17 日,据量子位报道,Meta(原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再次抛出重磅举措 —— 从 2026 年起,将 AI 与员工绩效评估正式挂钩,通过 AI 衡量员工对 AI 工具的运用能力及产出效益。这一 “用 AI 评判人类使用 AI” 的闭环操作,不仅重塑 Meta 内部考核逻辑,更引发硅谷乃至全球职场对 “AI 时代工作价值定义” 的广泛讨论。

绩效新规落地:AI 能力成核心考核指标

Meta 在近期内部信函中明确,2026 年起员工绩效考核将新增关键维度 ——AI 使用情况评估。具体来看,考核内容主要聚焦两大方向:一是员工如何通过 AI 工具提升个人工作效率,例如利用 AI 完成报告撰写、代码开发、数据分析等任务的实际效果;二是员工是否参与构建能显著提升团队或公司生产力的 AI 功能,若有相关成果将直接影响内部评级与奖励额度。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 2025 年的绩效考核暂不将 AI 使用情况纳入评分,但 Meta 已开始引导员工适应新规则:鼓励员工在自我评价中专门撰写 “AI 如何显著提升产出 / 工作质量” 的内容,相当于提前开启 “AI 成果申报” 模式。同时,对于 2025 年已熟练运用 AI 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员工,无论是推动个人工作突破还是助力团队业绩增长,Meta 都会给予额外奖励,以此激发员工对 AI 工具的使用积极性。

这一调整意味着,在 Meta 内部,“AI 用得顺不顺” 将成为职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有员工调侃道:“以前是和老板搞好关系,现在得‘讨好’AI,毕竟它关乎绩效评分。”

配套工具上线:AI 助手助力绩效报告撰写,却存准确性争议

为配合绩效新规落地,Meta 同步宣布将在内部推出 AI 绩效工具 “Metamate”。这款类似 ChatGPT 的 AI 助手,核心功能是帮助员工撰写绩效评估内容与同事反馈 —— 它能直接搜索员工过往工作文件,自动生成工作成果摘要,减少员工在绩效报告撰写上的时间成本。

不过,Metamate 的表现并非完美。部分提前体验该工具的 Meta 员工反馈,由于 AI 对员工个人工作细节和项目背景了解有限,生成的总结有时存在不准确或不完整的问题,例如遗漏关键项目贡献、误判工作成果优先级等。但也有员工表示,用 Metamate 撰写同事评语十分便捷,能快速梳理出对方的工作亮点,节省了大量沟通与整理时间。

有趣的是,Meta 对员工使用外部 AI 工具撰写绩效内容持开放态度,明确表示员工若想用 Google 的 Gemini 等工具完成绩效报告,公司同样认可,这一灵活度也让不少员工感到意外。

Meta 的 AI “狂飙”:从招聘到日常工作,全面渗透 AI

事实上,Meta 此次将 AI 与绩效挂钩,并非突然之举,而是其 “All in AI” 战略的延续。2025 年以来,Meta 在 AI 融入职场方面动作频频:招聘环节中,允许面试者在笔试(如代码编写)时使用 AI 工具;内部通过专属仪表盘实时追踪员工 AI 使用程度,部分岗位甚至会被强制设定 AI 使用目标;还推出 “Level Up” 内部激励机制,员工使用 AI 达到不同等级,可获得相应徽章奖励,通过游戏化方式提升员工对 AI 的接受度与使用率。

Meta 的一系列操作,也反映出硅谷科技公司对 AI 的重视程度正不断升级。除 Meta 外,微软、Google、亚马逊等巨头也在加速将 AI 融入员工工作:Google 会统计工程师每周借助 AI 节省的工作时间;微软正尝试效仿 Meta,将 AI 使用情况与绩效评估关联;还有多家公司购买专门软件,监控员工对 AI 的依赖程度。在这些企业中,使用 AI 已从 “可选项” 变为 “必选项”。

争议与讨论:AI 绩效评估是进化还是隐患?

对于 Meta 及硅谷企业掀起的 “AI 绩效评估” 趋势,外界看法不一,支持者与质疑者各执一词。

支持者认为,这是适应 AI 时代的积极变革。网友 Bedurion 评论道:“Meta 从 2026 年起将 AI 融入每轮绩效评估,是聪明的进化。它奖励真正的生产力飞跃,而非单纯痴迷于原始指标,能激发创造力,让团队更快解锁创新,同时保留人类智慧的核心。” 在他们看来,这种考核方式能推动员工主动拥抱新技术,提升整体工作效率,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质疑者则担忧此举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网友 Ferris Y. Li 指出:“利用 AI 使用指标衡量员工适应意愿可行,但将其直接纳入绩效评估且缺乏有效约束,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 比如员工为追求‘AI 使用数据’而敷衍工作,同时那些暂时难以用 AI 辅助的岗位(如部分创意、研发工作)会受到不公平对待。” 还有网友 Andrew 提到:“AI 带来的影响难以精准衡量,比如可能因 AI 生成内容存在漏洞导致后续问题,这种考核方式或许会以牺牲长期利益为代价,换取短期生产力提升。”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这种考核模式会进一步加剧员工压力 —— 原本只需专注完成工作,现在还要额外证明 “是用 AI 完成的”,可能打击员工积极性,甚至引发对 “工作价值定义” 的深层困惑:当 AI 成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人类的判断、创意与情感价值该如何体现?

目前,Meta 尚未对外界争议作出回应,但其开启的 “AI 评判人类绩效” 模式,已为全球职场变革埋下伏笔。未来,是否会有更多企业跟进这一做法?AI 在绩效评估中的角色又将如何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