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化时代加速!Waymo在迈阿密撤走安全驾驶员,2026年正式商用箭在弦上

AI 资讯16小时前发布 dennis
0

自动驾驶领域再迎里程碑式突破。11月18日,据TechCrunch报道,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宣布,已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都会区的核心区域,全面移除其自动驾驶测试车队中的安全驾驶员,正式开启完全无人驾驶的道路测试。这是Waymo继凤凰城之后,第二个实现完全无人驾驶测试的美国城市,也为其计划于2026年在迈阿密推出商业化自动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铺平了道路,标志着自动驾驶技术从“技术验证”向“实际应用”的跨越又近一步。

迈阿密街头“无司机”上路:覆盖100平方公里核心区域

此次Waymo在迈阿密的无人化测试,并非小范围试点,而是覆盖了迈阿密海滩、市中心、椰林等核心区域,总面积超100平方公里,涵盖了商业繁华路段、滨海公路、居民区等多种复杂路况。测试车辆均为Waymo定制化改装的Jaguar I-PACE纯电动SUV,车顶上搭载着最新一代的激光雷达(LiDAR)、高清摄像头及毫米波雷达组成的感知系统,车内则移除了驾驶位上的安全驾驶员,仅在副驾驶位保留一名“车辆监控员”,负责记录车辆行驶状态及应对突发情况时的紧急接管(但根据测试规范,非极端情况不得干预车辆行驶)。

为确保测试安全,Waymo采取了“渐进式扩展”的策略。早在2023年,Waymo就已在迈阿密启动有安全驾驶员的测试,累计完成超150万英里的道路测试,收集了海量的本地路况数据,包括迈阿密夏季的暴雨天气、海滩区域的密集人流、节假日的交通拥堵等特殊场景数据。基于这些数据,Waymo对其自动驾驶系统(Waymo Driver)进行了针对性优化,例如提升了暴雨天气下的感知精度,优化了密集人流场景下的避让策略。

“迈阿密的路况复杂性不亚于任何一座国际大都市,这里的成功测试,证明了Waymo Driver系统具备在多样化城市环境中安全运行的能力。”Waymo首席产品官萨曼莎·克里斯纳在测试启动仪式上表示,目前测试车辆的平均接管率(每百万英里需要人工干预的次数)已降至0.08次,远低于行业平均的1.2次,且未发生任何因自动驾驶系统失误导致的交通事故。

当地居民对无人化测试的接受度也超出预期。Waymo同步启动了“公众体验计划”,邀请迈阿密当地居民免费体验完全无人驾驶车辆。截至目前,已有超5000名居民报名参与,体验反馈显示,89%的用户认为“乘坐体验安全、平稳”,76%的用户表示“愿意在商业化服务推出后优先选择Waymo的Robotaxi”。“刚开始看到没有司机的车开过来还很紧张,坐上去之后发现它比很多人类司机都稳,遇到行人会提前减速,变道也很规范。”参与体验的迈阿密居民卡洛斯·罗德里格斯说道。

技术底气:Waymo Driver系统的“迈阿密定制化升级”

Waymo敢于在迈阿密这样的复杂城市开启完全无人化测试,核心底气来自其自动驾驶系统(Waymo Driver)的持续迭代与本地化优化。与凤凰城的测试系统相比,针对迈阿密的Waymo Driver在感知、决策、定位三个核心模块均进行了定制化升级。

感知模块重点提升了“极端天气适应性”。迈阿密夏季多暴雨,传统激光雷达和摄像头容易受雨水干扰,导致感知精度下降。Waymo为测试车辆配备了新一代的“防雨激光雷达”,通过特殊的涂层技术减少雨水附着,同时优化了视觉算法,利用多摄像头的立体视觉数据抵消雨水的影响,确保在暴雨天气下仍能精准识别100米范围内的车辆、行人及交通标志。

决策模块则聚焦“复杂场景的柔性应对”。迈阿密海滩区域常年人流密集,且存在大量骑行者、滑板爱好者等非标准交通参与者,传统的自动驾驶决策算法容易出现“过度谨慎”导致的交通拥堵。Waymo通过引入“强化学习”算法,让系统在海量的本地数据中学习人类司机的柔性驾驶策略,例如在避让行人时会提前减速并给出明确的灯光提示,而非突然急刹,既保证安全又提升了通行效率。

定位模块解决了“城市峡谷的定位漂移”问题。迈阿密市中心高楼林立,形成了典型的“城市峡谷”地形,GPS信号容易被遮挡导致定位不准。Waymo通过融合激光雷达的点云地图与高清街景地图,构建了“厘米级”的本地定位系统,即便在GPS信号中断的情况下,车辆仍能通过激光雷达匹配周边环境实现精准定位,定位误差控制在10厘米以内。

此外,Waymo还与迈阿密当地政府建立了数据共享合作,接入了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实时数据,让自动驾驶车辆能够提前预判红绿灯变化,优化行驶路线,进一步提升了通行效率与安全性。

2026年商用倒计时:从测试到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此次完全无人化测试,是Waymo迈向2026年迈阿密商用服务的关键一步。根据Waymo的规划,其商业化进程将分为三个阶段:2025年上半年,将无人化测试范围扩展至整个迈阿密都会区(总面积超600平方公里),并逐步减少车内监控员的配置;2025年下半年,启动“无监控员”的完全无人化测试,车辆将在特定时段(如非高峰时段)独立行驶;2026年初,正式推出商业化的Robotaxi服务,面向公众开放约车服务,初期将采用“低价推广”策略,价格预计比当地Uber、Lyft等网约车服务低15%-20%。

为支撑商业化服务,Waymo已开始在迈阿密布局配套基础设施。计划在2025年底前,建成5座“Waymo专属服务中心”,提供车辆充电、维护、清洁等一站式服务;同时,与当地的商场、酒店、机场等场所合作,设立自动驾驶车辆的专属上下客点,提升用户体验。此外,Waymo还在研发“远程协助系统”,当车辆遇到极端复杂场景(如道路施工改道、交通事故现场)时,可通过远程客服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远程指导,进一步降低车辆的接管率。

商业化过程中面临的监管与保险问题也在逐步解决。佛罗里达州已出台专门的自动驾驶车辆管理法规,允许完全无人驾驶车辆在公共道路上测试和运营,并明确了事故责任划分——若因自动驾驶系统故障导致事故,由车辆制造商(Waymo)承担主要责任。Waymo也已与美国国际集团(AIG)达成合作,为其Robotaxi服务投保了总额达10亿美元的责任险,覆盖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行业震动:自动驾驶商业化“竞速赛”进入白热化

Waymo在迈阿密的动作,无疑将加剧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商业化竞速赛”。目前,除了Waymo,特斯拉、 Cruise(通用旗下)、Mobileye等企业均在加速推进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但进度各有差异——特斯拉的“完全自动驾驶”(FSD)系统仍处于“驾驶员监控下”的测试阶段,尚未实现完全无人化;Cruise虽在旧金山推出了有限的无人化Robotaxi服务,但因多次出现安全事故被当地监管机构限制运营范围;Mobileye则聚焦于“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的规模化部署,计划2025年在以色列、德国等国家启动商用服务。

“Waymo在迈阿密的进展,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技术成熟度+商业化准备’的双重标杆。”汽车行业分析师迈克·斯坦顿表示,Waymo的优势在于其长达10余年的技术积累与海量的道路测试数据,截至2025年11月,Waymo Driver系统的累计测试里程已突破3000万英里,是行业内测试里程最长、场景覆盖最广的自动驾驶系统。

对传统车企而言,Waymo的商业化进程也带来了合作机遇。目前,Waymo已与捷豹、克莱斯勒等车企达成合作,定制化生产自动驾驶车辆;有消息称,Waymo正与福特、通用等车企洽谈合作,计划将其自动驾驶系统授权给传统车企,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自动驾驶的终极目标是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这需要科技公司与车企的共同努力。”萨曼莎·克里斯纳表示。

但商业化之路仍面临挑战。除了技术稳定性,用户的信任度、服务的盈利能力、法律法规的完善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让用户接受“没有司机”的出行方式,如何在低价推广的同时实现盈利,如何应对不同城市的差异化监管政策等,都是Waymo及其他自动驾驶企业需要攻克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Waymo迈阿密无人化测试及商用规划核心信息:

  1. 测试进展:迈阿密核心100平方公里区域开启完全无人化测试,移除驾驶位安全驾驶员;

              2. 技术保障:Waymo Driver系统针对迈阿密优化,接管率0.08次/百万英里,暴雨天感知精度提升;

                          3. 商用规划:2025年扩展测试范围,2026年初推出Robotaxi服务,价格比网约车低15%-20%;

                                      4. 配套布局:将建5座专属服务中心,与AIG合作投保10亿美元责任险;

                                                  5. 行业地位:继凤凰城后第二个完全无人化测试城市,测试里程与技术成熟度领先行业;

                                                              6. 面临挑战:用户信任度、盈利模式、差异化监管政策待解决。

                                                                    ## 结语:无人出行,离我们越来越近

                                                                    Waymo在迈阿密撤走安全驾驶员的举动,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技术突破,更是整个自动驾驶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向市场证明,自动驾驶技术已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即将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出行方式。从凤凰城到迈阿密,从有司机测试到完全无人化上路,Waymo的每一步进展,都在推动着自动驾驶商业化的进程。

                                                                    当然,自动驾驶的完全普及仍需时间,技术、监管、用户认知等多重因素仍在制约着行业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Waymo等企业的持续推动,自动驾驶的“无人化时代”已悄然加速。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在迈阿密的海滩边招手时,停下的将是一辆没有司机的自动驾驶汽车——这一天,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