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从技术突破迈向产业融合的深水区,“下一个十年该如何走”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11月15日至17日,2025人工智能+大会在北京海淀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盛大举办。这场由国家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网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赢在AI+》节目组、清华大学可持续社会价值研究院等多方联合主办的盛会,以“AI下一个十年:场景驱动×新质引擎”为核心主题,汇聚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界力量,通过一场主论坛、多场主题分论坛及AI+X产品秀,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绘制中国路径,贡献中国智慧。
大咖齐聚主论坛:碰撞AI未来十年核心命题
11月16日的主论坛堪称“AI领域的思想盛宴”,全球顶尖学者与行业领军者齐聚,围绕AI技术演进、产业落地、伦理治理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及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姚期智率先登场,从全球视角剖析AI发展宏观趋势,他指出:“未来十年,AI将从‘单点技术突破’转向‘跨领域融合创新’,场景落地能力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将成为竞争核心。”
行业实践者们则带来了更具落地性的思考。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聚焦“AI与机器人的协同进化”,分享了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民生服务领域的最新应用案例;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则关注“AI安全与治理”,强调“技术创新必须与安全防护同步推进,避免AI成为新的风险源”。此外,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刘知远,智谱董事长刘德兵等嘉宾,分别从大模型技术迭代、AI商业模式创新等角度,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覆盖“技术-产业-治理”的全方位思想碰撞。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思必驰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俞凯,云知声创始人兼CEO黄伟等语音AI领域专家,还就“人机交互的下一代形态”展开圆桌讨论,一致认为“多模态交互+场景化适配”将成为未来人机协作的主流方向,例如在医疗场景中,AI可通过语音、图像等多维度数据,辅助医生完成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
“人工智能百人会”启航:打造AI生态协同新平台
主论坛上,一项关乎AI行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举措正式落地——“人工智能百人会”(简称“AI百人会”)举行首批顾问聘任仪式。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型智库与跨界交流平台,AI百人会秉持“链供需、促发展、集众智、和共赢、创未来”的价值主张,汇聚顶尖学者、行业领军者及青年创新先锋,致力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治理体系。
据AI百人会工作人员介绍,平台将重点打造三大核心功能:一是构建体系化的AI+全生命周期生态服务系统,为企业提供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全链路支持;二是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新赛道;三是组织国际交流合作,助力构建适配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推动“智能向善”理念落地。“我们希望成为AI领域的‘连接器’,让优质资源流动起来,让创新想法落地生根。”该工作人员表示。
“AI100应用标杆榜”发布:挖掘AI改变世界的100种可能
为推动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场”,本次大会还重磅发布了“AI100应用标杆榜”。该榜单由AI百人会联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共同发起,旨在“定义标杆、链接生态、引领产业”,从七大领域筛选出具有示范意义的AI应用案例,为行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七大领域覆盖AI落地的核心场景:“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聚焦AI在药物研发、材料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例如某团队利用AI加速新冠疫苗佐剂研发,将研发周期缩短60%;“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收录了AI在制造业、农业等传统行业的转型案例,如某汽车工厂通过AI优化生产流程,产能提升25%,能耗降低18%;“人工智能+民生福祉”则关注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例如AI辅助诊断系统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将肺癌早期检出率提升30%。
榜单负责人表示:“我们评选的不仅是‘技术先进’的案例,更看重其背后的公共价值与治理启示。例如某‘AI+社区治理’案例,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社区资源配置,既提升了居民满意度,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数字化范本,这种‘技术赋能社会’的案例正是我们希望推广的。”
《AI中国方案》发布+多项平台落地:夯实AI发展“中国底座”
主论坛上,由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主编的《AI中国方案》正式发布。该书系统总结了中国在AI技术研发、产业应用、伦理治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既呈现了中国AI发展的“成绩单”,也为全球AI治理提供了“中国视角”。“例如在AI赋能乡村振兴方面,中国已形成‘AI+农业生产+农村电商’的成熟模式,这种经验可复制到更多发展中国家,助力全球减贫与可持续发展。”大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除了理论成果,本次大会还落地了多项实体平台,为AI产业发展提供硬件支撑。北京市人工智能协会(筹)、中关村原生引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发起设立,前者将聚焦行业标准制定与企业服务,后者则致力于构建AI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化的“桥梁”;首批“中关村人工智能企业出海服务港”同步启动,将为中国AI企业走向全球提供政策咨询、市场对接、合规支持等一站式服务,助力中国AI技术与产品参与国际竞争。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也在现场完成多项科研发展合作签约,与通信息技术研究院、渡科、财富趋势等机构达成合作,将围绕AI基础研究、技术转化等领域开展深度协作,推动科研成果更快落地为产业价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还发布了《智启新未来:“人工智能+”发展五大趋势洞察》,从技术、产业、治理等维度,为行业提供了清晰的未来发展路线图。
供需对接+产品秀:让AI落地“最后一公里”更通畅
本次大会并非“纯理论探讨”,而是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供需匹配为落脚点,设立多层次精准对接体系,切实解决AI应用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大会期间,主办方组织了多场“AI技术供应商-需求企业”对接会,例如某制造业企业提出“AI优化设备故障预警”需求,现场即与3家AI解决方案提供商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某地方政府则通过对接会,引入5家AI企业参与当地“智慧政务”建设。
AI+X产品秀更是成为大会的“人气环节”,近百家AI企业现场展示最新产品与解决方案,涵盖工业质检、智能医疗、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某企业展示的“AI视觉质检系统”,可实时识别产品表面微小缺陷,准确率达99.5%,吸引了数十家制造企业咨询;一款“AI教育伴学机器人”则通过个性化辅导方案,获得了多家教育机构的合作意向。“这种‘面对面交流+实物展示’的方式,让我们能更直观地了解AI技术的实际效果,比单纯看资料高效太多。”一位参与对接的企业采购负责人表示。
2025人工智能+大会核心成果速览:
-
核心主题:AI下一个十年:场景驱动×新质引擎,聚焦AI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
主论坛亮点:姚期智、周鸿祎等大咖分享,覆盖技术、产业、治理全维度;
-
重要平台:“人工智能百人会”启航,首批顾问聘任,打造AI生态协同平台;
-
标杆发布:“AI100应用标杆榜”涵盖七大领域,挖掘可复制的AI落地案例;
-
成果输出:《AI中国方案》发布,总结中国实践,贡献全球AI发展参考;
-
实体落地:北京市人工智能协会(筹)、中关村AI企业出海服务港等平台启动,夯实产业基础。
结语:以“中国方案”绘就AI未来十年新图景
2025人工智能+大会在海淀的举办,不仅是一次行业盛会,更标志着中国AI发展进入“生态协同、场景落地、全球贡献”的新阶段。从顶尖学者的宏观趋势研判,到行业领军者的落地实践分享;从“人工智能百人会”的生态构建,到“AI100应用标杆榜”的案例推广,大会全方位展现了中国在AI领域的创新实力与治理智慧。
未来十年,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入实施,AI将更广泛地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而本次大会所构建的“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体系、发布的中国方案与标杆案例,将为这一进程提供坚实支撑。正如大会相关负责人所言:“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大会,让全球看到中国AI发展的‘成绩单’与‘路线图’,更期待与全球伙伴携手,共同推动AI向善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