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亮剑反击Gemini 3!GPT-5.1-Codex-Max突破24小时续航,编程效率再升级

AI 资讯6小时前发布 dennis
0

AI编程赛道的“神仙打架”愈演愈烈!在谷歌Gemini 3发布引发行业热议后,OpenAI迅速亮出反击利器——11月20日,正式推出GPT-5.1-Codex-Max编程模型。这款被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称为“显著改进”的新模型,不仅突破上下文窗口限制,实现数百万token跨窗口连贯工作,最长可独立运行超24小时,还在任务效率与资源消耗上全面优化,直接瞄准Gemini 3的编程能力发起竞争。与此同时,OpenAI同步推出GPT-5.1 Pro,双线布局巩固AI领域优势,让本就激烈的行业竞争再添新热度。

24小时超长续航!突破上下文限制,长任务处理无压力

GPT-5.1-Codex-Max最核心的突破,在于解决了传统AI编程模型“上下文窗口有限”的痛点。以往模型处理超长篇幅任务(如书籍级文档分析、大型代码库开发)时,需拆分内容多次处理,易导致信息割裂与理解偏差。而新模型通过“原生支持自动压缩”技术,在接近上下文窗口限制时,会智能压缩历史对话内容、保留关键信息,自动获取新窗口继续工作,直至任务完成。

这一技术升级带来了“超长待机”能力——在OpenAI内部评估中,GPT-5.1-Codex-Max可一次独立运行超过24小时,连贯处理数百万个token。例如,开发者用它分析一本超千页的技术文档时,无需手动拆分章节,模型能全程保持对文档逻辑的连贯理解,精准提取关键信息并生成总结报告;处理大型软件项目开发时,也能持续跟踪代码逻辑,避免因拆分导致的功能断层。OpenAI研究员Noam Brown直言:“模型预训练与计算能力尚未遇到瓶颈,未来还有提升空间。”

效率与成本双优化:任务耗时缩短,资源消耗降30%

除了续航能力,GPT-5.1-Codex-Max在任务处理效率与资源消耗上也实现双重提升。以“太阳系引力沙盒”开发任务为例,对比上一代GPT-5.1-Codex,新模型在增加多个“太阳”引力模拟的情况下,工具调用次数从26次降至16次,生成代码行数从933行精简至586行,任务完成效率显著提升。

在关键评测指标上,新模型表现同样亮眼。METR测试(衡量AI完成人类级软件工程任务的能力)显示,GPT-5.1-Codex-Max有50%概率完成原本需人类2小时42分钟的任务,比GPT-5的表现多出25分钟;SWE-bench Verified测试中,在medium推理力度下,其准确率优于上一代模型,且思考token使用量减少30%,大幅降低开发者的使用成本。针对非延迟敏感任务,模型还新增“xhigh推理力度”选项,通过延长思考时间输出更精准的结果,满足复杂编程需求。

更重要的是,GPT-5.1-Codex-Max成为OpenAI首个支持Windows环境的编程模型,填补了此前模型在Windows系统适配上的空白。开发者可在Windows终端、IDE中直接使用,无需额外配置环境,进一步降低了使用门槛。目前,该模型已支持与CLI、IDE扩展、云端及代码审查工具结合,API接口也将在近期上线,方便企业与开发者集成。

同步推出GPT-5.1 Pro:复杂任务能力升级,界面成短板

在发布GPT-5.1-Codex-Max的同时,OpenAI还悄悄上线了GPT-5.1 Pro,面向所有Pro用户推送。这款模型主打“复杂工作处理”,在写作辅助、数据科学、商业任务等领域能力显著提升,尤其在“指令遵循”上表现突出。第三方测评显示,用户无需反复粘贴文档片段或重写提示,只要表达清晰,模型就能准确理解需求并执行,大幅减少“人机对抗”的 frustration。

不过,GPT-5.1 Pro也存在明显短板——前端与用户体验设计远不如Gemini 3。有测评者反馈,若需生成美观的UI界面,仍会优先选择Gemini 3;且该模型仅集成在ChatGPT中,未接入IDE或现有开发工具,存在明显的使用场景限制。“界面摩擦极大,希望未来能实现与开发工具的深度整合。”一位开发者在测评中建议。

行业竞争白热化:OpenAI与谷歌、xAI短兵相接

GPT-5.1-Codex-Max的发布,显然是OpenAI对谷歌Gemini 3的直接回应。就在几天前,谷歌Gemini 3凭借多模态能力与基准测试高分引发行业关注,而OpenAI迅速推出针对性升级的编程模型,凸显出AI领域“短兵相接”的竞争态势。有趣的是,山姆·奥特曼此前还公开祝贺谷歌推出Gemini 3,短短一天后便为自家新模型站台,被网友调侃“太忙了”。

与此同时,马斯克旗下xAI也推出Grok4.1快速推理版,在基准测试中反超Gemini 3,形成“硅谷三巨头”同台竞技的格局。网友观察到,OpenAI常选择在竞争对手发布重大产品时同步推出新品,以分流行业热度,此次GPT-5.1-Codex-Max与GPT-5.1 Pro的发布,正是这一策略的延续。

从用户反馈来看,不同模型各有优势:Claude Code适合快速构建通用代码库,GPT-5.1-Codex-Max擅长调试突发问题与处理长任务,Gemini 3则在UI设计上更具优势。有开发者表示:“将Claude与Codex结合使用,能兼顾代码构建与调试效率,实现1+1>2的效果。”

GPT-5.1-Codex-Max与GPT-5.1 Pro核心信息速览:

  1. GPT-5.1-Codex-Max:支持24小时+连续运行,突破上下文限制;METR测试超GPT-5,SWE-bench Verified思考token降30%;首支持Windows环境,已适配多开发工具;

  2. GPT-5.1 Pro:面向Pro用户,复杂任务(写作、数据科学)能力提升,指令遵循性优化;UI设计弱于Gemini 3,仅集成在ChatGPT;

  3. 行业竞争:针对性反击Gemini 3,与xAI形成三足鼎立;用户建议Claude与Codex结合使用;

  4. 未来规划:Codex-Max API即将上线,持续优化模型性能与适配场景。

结语:AI编程进入“续航+效率”双拼时代

GPT-5.1-Codex-Max的发布,标志着AI编程领域从“单一能力比拼”进入“续航+效率+适配”的综合竞争阶段。OpenAI通过突破上下文限制、优化资源消耗,为开发者提供了更适合长周期、复杂项目的编程工具;而GPT-5.1 Pro的同步推出,则进一步完善了其在复杂任务处理上的产品矩阵。

对行业而言,这种激烈的竞争将持续推动AI编程技术迭代,最终受益的是广大开发者——更强大的续航能力、更低的使用成本、更广泛的场景适配,都将帮助开发者提升编程效率,聚焦更具创造性的工作。随着谷歌、xAI等玩家的持续发力,AI编程的“军备竞赛”还将升级,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更智能、更易用的编程辅助工具,彻底改变软件开发的工作模式。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