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机器人到底行不行?得有统一标准说了算。”在具身智能技术快速迭代但评测体系混乱的当下,一个由10家权威机构联合发起的行业组织,为市场注入了“定盘星”。11月19日,RoboChallenge具身智能真机评测组委会正式宣布启航,该组委会由智源研究院、清华大学、地瓜机器人、元境智能等5家科研机构与5家头部企业共同组建,将打造国内首个“覆盖全场景、聚焦真能力”的具身智能真机评测体系,彻底解决行业“自说自话”的评测乱象。
10家机构联手:科研+产业,破解评测“两张皮”难题
长期以来,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评测存在“科研与产业脱节”的严重问题——科研机构侧重实验室数据指标(如算法准确率),企业则关注真实场景表现(如任务完成率),缺乏统一的评价维度。而RoboChallenge组委会的核心优势,正是实现了“科研端技术指标”与“产业端实用需求”的深度融合。
组委会的10家发起方形成了完美的“产学研”闭环:智源研究院、清华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等科研机构负责提供评测的技术理论支撑,制定算法公平性、数据有效性等基础指标;地瓜机器人、元境智能等企业则结合自身落地经验,将“工业装配精度”“家庭服务容错率”等实用化指标纳入体系;华为、英特尔等技术厂商则提供硬件适配与算力支持,确保评测结果的客观性与可复现性。
“以前我们说机器人成功率90%,是在实验室干净环境下测的,到了工厂全是油污就失灵了。”元境智能CEO李沐在组委会启航仪式上直言,“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评测场景和用户真实使用场景一模一样,这样的结果才有说服力。”据了解,组委会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分设“工业”“家庭”“医疗”三个评测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对应的科研专家与企业技术负责人共同牵头。
评测体系核心:从“纸上谈兵”到“真机实战”的全面升级
与传统评测模式不同,RoboChallenge组委会打造的评测体系以“真机实战”为核心,彻底摒弃“仅测算法、不看实物”的片面模式。该体系包含“三大评测维度”与“五级能力评级”,从基础性能到复杂任务全面覆盖。
三大评测维度分别为“基础感知能力”“复杂任务执行”“场景自适应能力”。在“基础感知能力”维度,机器人需通过视觉、触觉等多模态传感器,在混杂环境中完成200种常见物品的识别与定位,识别准确率与定位精度将作为核心打分项;“复杂任务执行”维度则设置了“工业螺栓装配”“家庭衣物整理”“医疗药品分拣”等典型任务,不仅考核任务完成率,还会记录完成时间与资源消耗(如电量、算力);“场景自适应能力”是最具挑战性的维度,评测人员会人为制造场景变化(如突然关灯、增加障碍物),考核机器人的应急调整能力。
五级能力评级则为机器人划定了清晰的“能力阶梯”,从一级(基础感知)到五级(自主决策),等级越高代表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越强。例如一级机器人仅需完成简单物品识别,而五级机器人需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主规划“从零件搬运到装配检测”的全流程工业任务,且能根据生产进度动态调整工作方案。组委会将每季度发布一次评级榜单,为企业研发与用户选购提供参考。
行业反响:企业踊跃参与,盼来“公平竞赛的尺子”
RoboChallenge组委会的启航,得到了具身智能行业的广泛认可。启航仪式现场,就有30余家机器人企业报名参与首批评测,其中既有深耕行业多年的巨头,也有刚起步的创业公司。某创业公司创始人表示:“我们的技术其实不错,但没有权威评测背书,客户总不相信。现在有了这个组委会,就像有了‘公平竞赛的尺子’,我们终于能和大公司站在同一赛道比拼了。”
除了企业,投资机构也对该评测体系高度关注。红杉资本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投资具身智能项目时,因缺乏统一标准,很难判断技术的真实价值,“现在有了RoboChallenge的评级,我们可以根据评级结果精准判断项目的技术实力,投资决策会更高效、更精准。”
为确保评测的公正性,组委会还建立了“双盲评测”机制——评测人员不知道机器人的生产厂商,企业也不清楚具体的评测细节与评分标准,所有评测过程全程录像,结果由3名以上专家共同审核签字,确保无作弊空间。
未来规划:建开放评测平台,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
据组委会透露,首批真机评测将于2026年1月正式启动,3月发布首批评级榜单。未来,组委会将逐步打造“开放评测平台”,不仅面向企业提供付费评测服务,还会向科研机构开放部分评测数据,助力技术研发。同时,组委会计划与国际具身智能评测机构展开合作,推动国内评测标准与国际接轨,提升中国具身智能技术的国际话语权。
智源研究院院长黄铁军作为组委会联合主席,在启航仪式上表示:“具身智能要实现规模化发展,必须先解决‘评价标准’这个基础问题。我们希望通过10家机构的共同努力,让评测体系成为‘技术创新的催化剂’,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发展’,让真正有价值的技术更快落地。”
RoboChallenge组委会核心信息速览:
-
发起构成:5家科研机构(智源研究院、清华大学等)+5家企业(地瓜机器人、元境智能等);
-
核心目标:打造国内首个具身智能真机评测体系,解决行业评测乱象;
-
评测体系:三大维度(基础感知、任务执行、场景自适应)+五级能力评级;
-
特色机制:真机实战、双盲评测、全程录像,确保结果公正;
-
时间规划:2026年1月启动首批评测,3月发布首批评级榜单。
结语:标准先行,引领具身智能健康发展
RoboChallenge组委会的启航,是中国具身智能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用“科研+产业”的协作模式,打造了兼顾技术深度与实用价值的评测体系;用“真机实战”的核心逻辑,为机器人的真实能力划定了“试金石”。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帮助企业明确研发方向、提升产品质量,还能为用户选购、资本投资提供权威参考。
随着评测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推广,相信具身智能行业将告别“自说自话”的混乱阶段,进入“标准引领、良性竞争”的新阶段。在统一标准的推动下,更多技术先进、实用性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将加速走进生产生活,为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