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立尼达到硅谷:24岁创始人的逆袭之路,用AI破解工业安全痛点 (1)

2025 年 11 月 21 日消息,旧金山初创公司 Interface 凭借 AI 工业安全解决方案崭露头角,其 24 岁 CEO 托马斯・李・杨(Thomas Lee Young)的传奇创业经历,成为这家公司深耕工业科技赛道的独特优势。从加勒比海岛国到硅谷核心,从签证受阻到拿下百万级订单,这位背景多元的创始人正用技术改写重工业安全格局。

托马斯・李・杨的成长轨迹注定与众不同。他出生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个以油气勘探为核心产业的国家,让他从小浸润在石油钻井平台与能源基础设施的环境中 —— 家族四代人皆为工程师,中国血统与加勒比生活背景的碰撞,造就了他独特的跨文化视角。11 岁时,杨便将加州理工学院视为梦想目标,为了入学甚至在申请文书中分享了改造家用扫地机器人绘制房屋 3D 空间地图的创意。

2020 年,杨成功斩获加州理工录取通知书,却遭遇新冠疫情的双重打击:签证办理全面停滞,筹备多年的 35 万美元学费在市场暴跌中几乎归零。无奈之下,他转投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攻读机械工程专业,却从未放弃硅谷梦。在 Jaguar 路虎的实习经历中,他接触到 “人因工程” 领域,专注于工业系统的用户体验与安全设计,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发现了重工业的核心痛点 —— 安全操作手册要么依赖纸笔,要么系统孤立、错误百出且严重过时,给一线工人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当杨向 Jaguar 路虎提出解决方案却遭拒绝后,他果断抓住转机。在欧洲顶尖人才孵化器 Entrepreneur First(EF)仅 1% 的录取率下,他隐瞒雇主参加选拔并成功入选,随后毅然辞职投身创业。在 EF,他结识了志同道合的联合创始人兼 CTO 阿扬・梅塔(Aaryan Mehta)—— 这位印度裔比利时人同样因疫情未能赴美国顶尖大学深造,却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深耕 AI 故障检测技术,两人相似的经历与互补的技能,让他们成为同期唯一未解散的团队。

如今,Interface 的核心产品直指工业安全痛点:利用大型语言模型自动审计操作流程,对照法规、技术图纸与企业政策排查潜在错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其成效堪称惊人:在加拿大某大型能源公司的三个站点部署仅两个半月,便发现 10800 处操作流程错误与优化点,而这项工作若手动完成,需耗资超 3500 万美元、耗时 2-3 年。其中一处隐藏十年的阀门压力参数错误,被投资人 Defy.vc 合伙人梅达・阿加瓦尔(Medha Agarwal)直言 “未引发事故实属幸运”。

凭借精准的解决方案,Interface 已采用 “按席位 + 超额费用” 的混合定价模式,仅与上述加拿大能源公司的年度合同金额就超 250 万美元,后续还将拓展休斯顿、圭亚那、巴西等地的油气服务客户。据市场研究机构 IBISWorld 数据,仅美国就有 2.7 万家油气服务企业,而这只是 Interface 计划攻克的首个垂直领域。

对于 24 岁的杨而言,看似 “非主流” 的背景反而成为创业利器。面对年龄两倍于自己的行业高管,他能凭借对重工业运营的深刻理解与实打实的成本节约数据打动客户,甚至让一线工人主动提出投资意向。如今,Interface 团队已扩展至 8 人,虽面临快速扩张带来的招聘压力,但独特的赛道定位让他们吸引力十足 —— 在旧金山仅有不到 1% 的初创公司聚焦重工业,这种稀缺性让渴望创造实际价值的工程师趋之若鹜。

从特立尼达的油井旁到旧金山的办公室,杨的硅谷梦虽历经曲折,却最终扎根于工业科技的沃土。带着硬 hat 随时准备奔赴油田的他,正用 AI 技术为传统重工业注入安全新动能,而这段不寻常的创业旅程,或许正是 Interface 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核心密码。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