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加冕!商汤大装置登顶中国原生AI云榜首,改写行业竞争格局

AI 资讯17小时前发布 dennis
0

中国AI云市场的座次迎来关键洗牌。11月25日,量子位(QbitAI)联合权威机构发布《2025中国原生AI云市场报告》,数据显示商汤科技旗下“商汤大装置”以18.3%的市场份额位列中国原生AI云厂商榜首,首次超越阿里云、腾讯云等传统云厂商的AI专属服务,成为国内最受企业青睐的原生AI云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一结果不仅标志着商汤在AI云赛道的全面领跑,更预示着中国AI云市场从“云厂商+AI”的模式,正式迈入“AI原生驱动”的全新阶段。

数据佐证:18.3%份额背后的“硬核”竞争力

此次市场报告的调研覆盖了金融、制造、医疗、交通等12个核心行业的2000家企业级用户,从“市场份额、技术满意度、复购率”三大维度进行综合评估,商汤大装置在三项指标中均表现突出,尤其在市场份额上以18.3%的占比领先,阿里云AI服务(15.7%)、腾讯云TI-ONE(13.2%)分列二三位。

细分行业数据更能体现商汤大装置的渗透力。在智能制造领域,其市场份额高达27.5%,超过二三名之和,长安汽车、格力电器等头部企业均采用其AI云方案进行生产线质检与流程优化;在智慧交通领域,商汤大装置以22.1%的份额位居第一,已服务于全国30多个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升级;即便是阿里云、腾讯云传统优势的金融领域,商汤大装置也以14.8%的份额实现突破,为多家银行提供智能风控与客户服务解决方案。

客户复购率与满意度数据更具说服力。报告显示,商汤大装置的企业复购率达91.2%,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3个百分点;在技术满意度评分中,其“模型训练效率”“算力调度能力”“定制化服务”三项指标均突破9分(10分制),远超行业平均的7.2分。“选择商汤大装置后,我们的AI模型训练时间从3天缩短至8小时,算力成本反而降低了30%,这是传统云厂商无法提供的体验。”某新能源车企AI研发负责人在调研中表示。

核心破局:“AI原生”为何能赢过“云原生+AI”?

商汤大装置的登顶,本质上是“AI原生架构”对传统“云原生+AI插件”模式的胜利。传统云厂商的AI服务,大多是在通用云计算平台上叠加AI工具模块,存在“算力调度与AI需求不匹配”“模型训练效率低”“定制化成本高”等固有缺陷;而商汤大装置从诞生之初就以“AI场景需求”为核心进行架构设计,形成了三大独特优势。

第一大优势是“AI原生算力集群”。商汤大装置搭载了专为AI训练与推理优化的异构算力集群,融合了GPU、FPGA及商汤自研的AI芯片“思元”系列,通过“智能算力调度系统”实现算力资源的动态分配。当企业进行大规模模型训练时,系统能将算力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而传统云厂商的AI算力利用率普遍不足60%;在推理场景下,系统可根据业务峰值自动扩容,避免算力浪费,这也是其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的核心原因。

第二大突破是“全流程AI开发平台”。商汤大装置整合了数据标注、模型训练、部署上线、监控运维等全流程工具,企业无需在多个平台间切换,即可完成AI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更重要的是,平台内置了超500个经过行业验证的预制模型,覆盖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预测分析等主流场景,企业可基于预制模型快速进行二次开发,将AI项目的落地周期从平均6个月缩短至1-2个月。

第三大亮点是“行业深度定制能力”。商汤组建了由AI算法专家、行业顾问组成的专属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落地实施”的全流程定制服务。例如为制造业客户定制“缺陷检测专属模型”,针对不同产品的材质、缺陷类型优化算法;为医疗客户开发“医学影像分析模块”,适配不同科室的诊断需求。这种“技术+行业”的深度融合,是仅提供通用工具的传统云厂商难以企及的。

行业影响:AI云市场进入“原生驱动”新时代

商汤大装置的领跑,不仅改变了中国AI云市场的竞争格局,更推动整个行业从“拼算力规模”转向“拼AI价值落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全新路径。

对传统云厂商而言,商汤的崛起倒逼其加速AI原生架构的升级。阿里云已宣布将AI原生架构纳入“飞天云操作系统”的核心升级方向,计划未来三年投入200亿元用于AI算力优化;腾讯云则推出“AI原生云平台”,重点提升算力调度效率与模型开发工具的集成度。“商汤的突破让我们意识到,单纯的算力叠加已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必须从架构层面进行重构。”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张建锋表示。

对企业用户而言,商汤大装置的成功意味着“AI云服务”从“奢侈品”变为“必需品”。此前,中小企业因AI研发成本高、技术门槛高,难以享受AI云服务的红利;而商汤大装置通过“预制模型+低成本算力”的组合,将AI项目的入门成本降低了70%,让中小企业也能快速开展AI应用。数据显示,目前商汤大装置的客户中,中小企业占比已达45%,较去年提升了18个百分点。

在产业升级层面,商汤大装置的落地正加速AI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东莞的电子制造车间,基于商汤大装置的AI质检系统将产品缺陷率从0.5%降至0.08%;在杭州的智慧医院,其医学影像分析系统将肺癌早期筛查的准确率提升至96%;在郑州的智能物流园,AI调度系统让货物周转效率提升了40%。这些案例充分证明,AI原生云正在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未来布局:商汤的“AI云帝国”野心

登顶榜首只是起点,商汤已制定了更为宏大的AI云发展规划。据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徐立透露,未来三年商汤将投入超300亿元用于商汤大装置的升级,重点聚焦三大方向:一是算力规模扩张,计划将AI算力集群的总算力提升至当前的5倍,满足更大规模的模型训练需求;二是技术生态建设,开放商汤的AI算法与开发工具,吸引第三方开发者入驻,构建“AI原生云生态”;三是全球化布局,率先进入东南亚、中东等AI应用需求旺盛的市场,复制国内的成功经验。

生态合作已初见成效。商汤近日宣布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AI算力芯片、行业解决方案等领域深度融合,共同推动AI原生云的普及;同时,商汤还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共建“AI原生云联合实验室”,聚焦前沿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我们希望通过开放合作,让AI原生云的技术红利惠及更多企业和行业,推动中国AI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徐立表示。

2025中国原生AI云厂商核心数据(市场份额):

  1. 商汤大装置:18.3%(榜首),重点优势领域为智能制造(27.5%)、智慧交通(22.1%)

              2. 阿里云AI服务:15.7%(第二),优势领域为金融(18.2%)、互联网(16.9%)

                          3. 腾讯云TI-ONE:13.2%(第三),优势领域为社交(21.5%)、游戏(19.3%)

                                      4. 百度智能云千帆:10.5%(第四),优势领域为搜索(23.7%)、自动驾驶(17.8%)
                                            **核心结论**:AI云市场已从“通用算力竞争”进入“AI原生价值竞争”,商汤凭借架构优势实现领跑,传统云厂商正加速追赶。

                                            ## 结语:AI原生云,开启产业智能新征程

                                            商汤大装置登顶中国原生AI云榜首,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功,更是中国AI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AI云市场已摆脱对传统云计算模式的依赖,进入以AI原生架构为核心的全新发展阶段,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更高效、更经济、更贴合需求的解决方案。

                                            随着商汤等企业的持续创新与传统云厂商的加速转型,AI原生云的技术将不断成熟,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未来,当AI原生云成为企业的标配,无论是大型企业的规模化AI应用,还是中小企业的轻量化AI需求,都将得到满足,中国产业智能升级的步伐也将因此大幅加快。商汤的登顶,只是这场AI云革命的序幕,更精彩的篇章还在后面。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