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革命来袭!openEuler发布超节点操作系统,AI时代的基础软件新标杆

AI 资讯10小时前发布 dennis
0

当腾迈医药用AI加速新药研发进程时,AI产业的“根基”正发生深刻变革。11月14日,在操作系统大会2025现场,开放原子开源欧拉(openEuler)社区正式发布全球首个面向超节点的操作系统(openEuler 24.03 LTS SP3),开源欧拉委员会主席熊伟在主题演讲中明确提出,这一系统将开启新五年发展之路,以超节点技术拥抱AI时代,为全球算力基础设施提供中国方案。该系统融合“内存统一编址”“异构算力低时延通信”等核心能力,能将AI推理效率提升30%,彻底打破传统架构下的算力调度瓶颈,为互联网、金融、能源等关键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强力支撑。

技术破局:超节点OS如何释放AI算力?

随着大模型参数规模突破万亿、产业AI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传统服务器集群“各自为战”的架构已难以满足算力需求——CPU与NPU资源调度延迟高、内存无法共享、设备协同效率低等问题,导致大量算力被闲置浪费。openEuler超节点操作系统通过三大核心技术创新,构建起“全局协同”的算力调度体系:

1. 全局资源池化:让算力告别“孤岛”

该系统创新性实现“内存统一编址”与“设备池化管理”,将超节点集群内的CPU、NPU、存储等硬件资源抽象为统一的逻辑资源池。以往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的跨设备数据,如今可直接通过内存访问,数据传输时延从毫秒级降至微秒级。以AI大模型训练为例,基于传统操作系统的100台服务器集群,实际算力利用率仅为45%,而搭载openEuler超节点系统后,利用率提升至82%,相当于用相同硬件实现近两倍的训练效率。

2. 异构资源融合:打通算力“任督二脉”

针对AI计算中常见的“CPU负责调度、NPU负责运算”的异构场景,系统集成华为灵衢互联协议2.0,实现异构资源的“大带宽低时延通信”。在宝德服务器上的实测数据显示,该系统可使NPU间数据传输速率提升50%,在多模态大模型推理任务中,整体响应速度加快10%-30%。这种融合能力不仅适配国产算力芯片,还能兼容英伟达、AMD等国际芯片,降低企业算力升级成本。

3. AI原生架构:从底层适配智能需求

系统内置Intelligence BooM全栈开源AI解决方案,原生支持50余种主流大模型的微调与部署,无需额外开发适配插件。同时,其具备的Agentic AI智能体生态快速适配能力,可让企业快速构建基于AI智能体的业务系统。目前,该方案已在华鲲振宇等硬件厂商的产品中商用,帮助互联网企业将AI客服的响应准确率提升20%,运营成本降低35%。

生态底气:2100家伙伴共建的开源力量

openEuler超节点操作系统的发布,并非单点技术突破,而是背后庞大开源生态的集体成果。作为国内发展最成熟的开源操作系统社区,openEuler已形成“技术开源、产业协同”的完整生态体系,为超节点技术落地提供坚实支撑:

1. 生态规模持续领跑

开源六年以来,openEuler社区成员单位已超2100家,全球贡献者突破2.3万人,用户数量超过550万。截至2025年底,openEuler系操作系统累计装机量预计将超过1600万套,在政务、金融、能源等关键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成为中国行业数智化的首选操作系统。

2. 产业伙伴深度联动

大会现场,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华为与中国电信天翼云联合发布发展倡议,将从技术共建、生态共筑、业务共赢三方面推进超节点技术落地。华为不仅开放灵衢互联协议2.0,还将向社区贡献超节点操作系统插件代码;中国电信则计划在天翼云中大规模部署该系统,打造AI时代的云算力基础设施。此外,华为还开放了超节点基础硬件,包括NPU模组、液冷刀片、AI标卡等,方便伙伴进行场景化开发。

3. 全场景能力覆盖

除数据中心场景外,openEuler的技术能力已延伸至工业领域。其孵化的MICA混合关键性部署、UniProton实时内核等技术,实现微秒级响应时间,已在中国南方电网、菲尼克斯等企业商业落地,推动工业OT领域的IT化转型,构建起“从数据中心到工业现场”的全场景操作系统能力。

赛道革新:超节点开启算力基建新范式

当前,算力基础设施向“超节点”形态演进已成为业界共识。与传统服务器架构相比,超节点通过硬件级联与软件协同,将数十甚至数百台服务器整合为一个“超级计算单元”,具备更强的算力密度与扩展能力。openEuler超节点操作系统的发布,正推动国内算力基建进入“协同高效”的新阶段,不同玩家也基于自身优势展开布局:

参与主体 核心优势 布局重点
开源社区(openEuler) 技术开源、生态多元、兼容性强 打造超节点操作系统标准,赋能全行业
硬件厂商(华为、宝德) 硬件研发能力强,产业链整合成熟 开发超节点硬件产品,适配OS实现软硬协同
云服务商(天翼云、阿里云) 算力需求庞大,应用场景丰富 部署超节点集群,提供高效AI云服务

开源欧拉委员会主席熊伟强调:“AI时代的算力竞争,本质是算力基础设施架构的竞争。openEuler超节点操作系统不仅是一次技术升级,更是为全球提供了一种新的算力组织方式。我们将坚定拥抱超节点与AI,加速全球化进程,让中国开源技术为世界贡献力量。”

挑战与展望:从技术领先到生态共赢

尽管openEuler已在技术与生态上建立优势,但超节点技术的普及仍面临挑战。一方面,部分行业用户存在“架构迁移成本高”的顾虑,需要社区提供更完善的迁移工具与服务;另一方面,超节点标准的全球化推广,需应对国际市场的技术竞争与生态壁垒。

对此,openEuler社区已明确应对路径:技术上,持续优化系统兼容性,提供从传统架构到超节点架构的平滑迁移方案;生态上,将超节点操作系统组件代码合入多个上游开源社区,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商业化上,通过与硬件厂商、云服务商的合作,推出开箱即用的超节点解决方案,降低企业应用门槛。

结语:基础软件撑起AI时代的“中国脊梁”

从腾迈医药用AI改变新药研发逻辑,到openEuler以超节点OS重构算力基础设施,中国科技企业正从“应用创新”向“底层突破”全面迈进。操作系统作为“数字基建的基石”,其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AI产业的发展高度。openEuler超节点操作系统的发布,不仅打破了国外在基础软件领域的长期垄断,更以开源生态的模式,为全球AI算力基础设施提供了高效、普惠的新选择。

随着超节点技术在金融风控、智能电网、自动驾驶等场景的落地,AI的算力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应用场景将持续拓宽。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算力革命中,openEuler正以开源之力汇聚全球智慧,让中国基础软件真正成为AI时代的“脊梁”,支撑起更具想象力的数字未来。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