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26.5亿美元!日本AI新贵Sakana获1.35亿美元融资,深耕本土大模型

日本AI赛道迎来里程碑式融资。据TechCrunch 11月17日独家报道,总部位于东京的AI初创公司Sakana AI宣布完成1.35亿美元B轮融资,公司估值跃升至26.5亿美元。本轮融资由软银愿景基金领投,谷歌、丰田创投等机构跟投,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日本本土定制化大模型的研发迭代,以及多行业落地场景的拓展。作为由前谷歌DeepMind高管创立的企业,Sakana AI凭借“聚焦日本市场、融合东西方技术”的差异化策略,在全球AI竞争中走出了独特的“本土化路线”。

融资背后:18个月估值暴涨,日本AI的“破局者”

Sakana AI的崛起速度令人瞩目。这家成立于2024年初的初创企业,由前谷歌DeepMind日本负责人松尾丰(Yutaka Matsuo)与前DeepMind高级研究员大卫·哈维(David Harvey)联合创立,成立仅3个月就完成了4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如今B轮融资规模较A轮增长超2倍,估值在18个月内实现从“未公开”到26.5亿美元的跨越式增长,成为日本估值最高的AI初创企业。

本轮融资的投资方阵容凸显行业对其的认可。领投方软银愿景基金合伙人孙正义在声明中表示:“Sakana AI正在解决日本AI市场的核心痛点——缺乏真正适配本土语言、文化与产业需求的大模型,这一方向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跟投方谷歌则将与Sakana AI达成技术合作,开放部分Transformer架构的核心技术授权;丰田创投的加入则暗示双方将在“AI+汽车”场景展开深度联动。

数据显示,日本AI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突破1.2万亿日元(约合78亿美元),但本土大模型市场长期被海外企业占据——OpenAI、谷歌等外资企业的模型占据日本企业级AI服务市场65%以上的份额,而Sakana AI的出现正改变这一格局。截至2025年10月,已有包括三菱、索尼、日本邮政在内的20家日本大型企业采用其定制化AI模型,客户复购率达82%。

核心竞争力:为日本量身定制的“文化适配型”大模型

与通用型AI模型不同,Sakana AI的核心优势在于“深度本土化”。松尾丰在接受TechCrunch采访时强调:“日本的语言习惯、商业文化与合规要求具有独特性,直接引入海外模型会出现‘水土不服’,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懂日语、懂日本’的AI。”这一理念贯穿在其核心产品“Nami”大模型的研发中。

在语言适配层面,Nami模型解决了海外模型的“日语短板”。传统大模型对日语中的敬语体系、方言表达(如关西腔)、汉字多义性的处理准确率仅为60%-70%,而Nami通过学习1000亿条日语语料(涵盖古典文学、商业文书、日常对话),将敬语使用准确率提升至95%,方言识别准确率达92%,能精准区分“ですます体”与“たいます体”在不同商务场景的应用差异。

文化与合规适配是另一大亮点。日本企业对数据隐私与商业伦理要求严苛,Sakana AI推出“本地化部署+数据脱敏”双重方案,模型可在企业本地服务器运行,避免数据外流;同时针对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优化了数据处理算法,确保生成内容不泄露用户隐私。例如在金融行业应用中,Nami模型可自动屏蔽客户的敏感信息,同时生成符合日本金融监管要求的报告。

技术架构上,Sakana AI采用了独特的“模块化融合”设计。其模型基础架构借鉴了谷歌DeepMind的Transformer-XL技术,但针对日本企业的算力现状,优化了模型压缩算法,使Nami在普通企业级服务器上就能运行,无需依赖高端GPU集群,部署成本较海外大型模型降低40%。

场景落地: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全面渗透日本核心产业

本轮融资资金的核心用途之一,是加速AI模型在日本核心产业的落地。目前Sakana AI已形成“制造业、金融、零售、医疗”四大核心业务板块,每个板块均推出定制化解决方案,实现“技术-场景”的深度绑定。

在制造业领域,Sakana AI与丰田、三菱达成合作,为其打造“AI生产辅助系统”。该系统基于Nami模型,可通过分析生产数据预测设备故障,同时生成日语版的维修指南与操作规范,帮助工厂提升生产效率。丰田试点数据显示,引入该系统后,设备故障率下降28%,维修响应速度提升50%。

金融行业的应用更具代表性。Sakana AI为三菱日联银行开发的“智能客服与风控系统”,能以纯日语处理客户的贷款咨询、账户查询等需求,理解率达98%;同时通过分析客户的交易数据与信用记录,自动识别风险交易,风控准确率较传统系统提升35%。该系统上线半年,已为银行节省客服成本超1200万美元。

面向零售与服务业,Sakana AI推出“多模态营销助手”。该助手可生成符合日本消费文化的广告文案、短视频脚本,甚至能设计具有“和风美学”的产品包装。日本连锁便利店7-Eleven采用该助手后,新品推广文案的用户转化率提升22%,社交媒体曝光量增长40%。

行业影响:激活日本AI生态,挑战海外巨头垄断

Sakana AI的融资与发展,正激活沉寂已久的日本AI生态。长期以来,日本AI产业以传统硬件厂商为主,在大模型等前沿领域进展缓慢,海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而Sakana AI的成功,不仅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日本AI初创领域,更带动了本土人才回流——据统计,2025年已有超100名海外AI工程师回到日本加入Sakana AI等初创企业。

对海外巨头而言,Sakana AI的崛起构成了实质性挑战。此前OpenAI、谷歌虽在日本市场布局,但因本土化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定制化需求。例如谷歌Gemini在处理日本企业的商务文书时,常出现敬语使用错误;OpenAI的GPT-5则因数据隐私问题,被多家日本大企业限制使用。而Sakana AI的“本土化+合规化”优势,正不断蚕食海外模型的市场份额。

日本政府也对Sakana AI给予高度支持。日本经济产业省将其纳入“AI创新企业扶持计划”,提供税收减免与研发补贴;同时推动Sakana AI与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日本AI人才培养基地”。日本数字大臣河野太郎表示:“Sakana AI是日本AI自主化的关键力量,政府将全力支持其发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本土AI生态。”

Sakana AI核心信息速览:

  1. 融资详情:1.35亿美元B轮,软银领投,估值26.5亿美元;

              2. 核心产品:Nami大模型,主打日语适配、文化合规、低成本部署;

                          3. 落地场景:制造业(丰田、三菱)、金融(三菱日联银行)、零售(7-Eleven)等;

                                      4. 团队背景:前谷歌DeepMind高管创立,技术融合东西方优势。

                                            ## 结语:本土化,全球AI竞争的下一个战场

                                            Sakana AI的崛起证明,在全球AI竞争中,“通用型巨头”并非不可撼动,深耕本土市场的“差异化玩家”同样能占据一席之地。日本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其AI市场具有独特的语言、文化与产业需求,而Sakana AI精准抓住了这一痛点,用“本土化技术”打破了海外巨头的垄断。

                                            未来,随着融资资金的到位,Sakana AI计划进一步扩大研发团队,将员工规模从目前的80人扩充至200人,并推出针对医疗、教育等更多领域的定制化模型。松尾丰表示:“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下一个OpenAI,而是成为最懂日本的AI企业,用技术为日本产业升级赋能。”

                                            Sakana AI的故事也为全球AI初创企业提供了启示:在技术趋同的今天,本土化能力正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日本的语言文化,还是其他国家的独特需求,只要能精准把握并解决本土痛点,就能在全球AI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而这,或许正是Sakana AI估值暴涨的核心密码。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